数据驱动老知青忆:第一次打柴背五六十斤爬十几里山路累惨了
野史讲述数字化追踪体验时空的重量与距离
在陕北高原山地,记得第一次打柴可把我们累屁了,空手爬那十几里山路都够呛,别说再背五六十斤柴了,真不是人干的活!我们是川道,挨着延安到吴旗的公路,交通方便,但烧柴可麻烦了。听村上老人讲,他大那阵出门就是梢林,可不像现在要跑出去小十里才能打点灌木。
记得第一次打柴可把我们累屁了,空手爬那十几里山路都够呛。石队长(就是让赛虎撕破衣裳那位)说,我们几个打柴到冬天非得冻死,我带你们去大庄河打柴去吧。听说要在山里住几天,我们高兴“日它”了。
到大庄河直线距离不过十来里,可没路。队长带两架驴车,领着我们沿着公路多绕20多里,再迂回向大山深处。还别说,是有梢林,可也都在沟底,上下几十米立陡立陡的,看着头晕。既然来了不能下软蛋,我们咬牙招呼吧。
砍树还挺好玩,一边砍一边聊天,一边唱歌。一会儿喝口泉水,一会儿采点野果子吃,都觉得很开心。但往上背就攒劲了,不光累,还很危险,这段时间真的很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和体力。
到了大庄河村没几户人家,但村里的狗净祸害青玉米,由我们着宰了一只狗吃肉。这可是个难得的美食机会,每个人都非常期待和享受。在这里度过的一些日子,让我明白劳动所得自食其力的重要性,现在想来,那些时候虽然辛苦,但也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之一。
最后,当我们打够两车柴后,在凯旋归来的当晚,我们大家相聚一堂,对彼此表示感激之情。那一次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科技进步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后无论何时,我都会珍惜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人生体验,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次旅行,也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人们称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但是团结一致,则能搬起石头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