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前任会长陈撄宁探讨自然之美王建国学历成就不凡

陈撄宁,中国道教界的领袖人物,以其对“近代仙学”的深入研究和推广而著称。他的生活轨迹充满了探索与实践,他不仅是一位医生,也是道教修行者。在他年轻时期,即便患有痨疾,他也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学习中医和道教养生法来恢复健康。

陈撄宁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籍安徽怀宁县洪镇乡新陈埂。他的父亲,是一位清朝举人,设立私塾教授儒术。从小,陈撄宁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家中读书,并且显示出了极高的聪颖。他自幼体弱多病,但他并未放弃求学之路,而是在父母的督促下考取秀才。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举制度被废除,学校教育开始兴起。左宗棠在安庆开办了安徽高等政法学堂,这为陈撄宁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他考入该校,在那里受到了严复等人的指导。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还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批判性的思考。

然而,由于身体状况恶化,他不得不辍学。此后,他决定转向医学领域,并从叔父处学习中医。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没有有效治疗痨疾的手段。但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验,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康复了身体。这次经历使得他对古代神仙家的修养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研习丹法。

经过一番努力,不仅身体康复,而且相信仙学养生的效用。他25岁时再次回到安徽高等政法学堂,但由于旧病又发作,只能再次辍学。此后的生活轨迹充满了寻访名师、深研仙道养生的情节。他曾访问过多个名山胜地,如九华山、武当山等,但都未遇到能够指引他正确炼丹之路的人,因此决定自己阅读《道藏》,从其中汲取养生的智慧。

1912至1914年间,在姊丈乔种珊家居住期间,每逢初一、十五便去白云观借阅《道藏》数种经书,这段时间里他确信这些经典中的养生知识非常珍贵丰富。此后,他继续研究丹道理论并实践,同时也行医。在这期间,他创办了一份刊物《扬善半月刊》,以此倡导和推广仙道养生法,使得这一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