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初年,日本陷入了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与战争。一些战败的封建主转而攻击中国沿海地区,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进行烧杀抢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这种情况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开始,并持续到明朝初年。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消除倭患,不断派使者到日本,但效果不佳。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失败的南朝诸侯失去了依托,于是盘踞海岛,不时侵扰中国沿海,使得从辽东、山东到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的居民深受其害。
明朝修筑了十多座防御工事来抵挡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与此同时,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残余势力,并通过与明朝进行贸易往来以获取丰厚利润,也开始积极地剿捕倭寇,因此中日两国又恢复了邦交。
然而到了嘉靖时期,由于中日官方贸易完全中断,倭寇又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猖獗起来,他们与一些不顾“海禁”命令的中国海盗以及官僚狼狈为奸,大肆侵扰闽、浙沿海地区。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绔受明朝任命,被控擅杀并被处死,这事件激起了更多官员指使私兵镇压百姓之风。在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其中以戚继光为代表,他是山东登州人,以勇猛著称,在浙江抗击江浙边境的一大股江洋巨匪——倭寇方面表现出色。
戚继光字元敬,是嘉靖三十四年的宁波总兵。他发现当地官兵恶习泛滥,没有作战能力,因此他出榜招募新军,并更新了战舰、火器等军事装备,然后对新军将士进行严格训练,还教他们排练鸳鸯阵,以期能够杀贼保民。
鸳鸯阵是一种特殊部署,用十一名士兵组成,每个士兵有特定的职责,如盾牌兵负责掩护自己和身后的战友;标枪手首先投掷标枪发起进攻;狼筅手站在盾牌后面负责掩护盾牌手;长矛手是队伍攻击主力;短刀手则从侧翼保护长矛手防止敌人迂回。这十一名士兵互相配合,就像鸟巢一样,可以变换阵型,大大提高战斗力。
戚继光率领这支精锐部队九次征讨,一举歼灭浙东及福建沿岸的大批倭寇,其英勇善战的事迹被誉为“戚家军”,给予人民安宁稳定,为国家赢得宝贵时间发展经济,对抗外侮提供坚强后盾。
标签: 元朝历史名人及故事 、 元朝历史完整版 、 宋朝纹身文化 、 明朝历史 排名顺序 、 中国朝代顺序表完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