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少林武僧协助唐王李世民击败叛军王世充、窦建德的义举,其实少林僧兵还参与了明代对抗倭寇的战斗,并且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古代嵩山、五台山和伏牛山的寺院都有武僧,他们被列为国家“乡兵”,俗称“僧兵”,就像今天的民兵或预备役军人一样。这些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少林僧兵,在平定叛乱、征讨土匪、戍边守疆等大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并非依赖国家拨款,而是个个骁勇善战,无需庞大的后勤支持。尽管武器装备并不先进,只有棍棒乃至徒手出击,但在佛门十八般兵器中,棍棒尤其受到重视,被誉为“诸艺宗于棍”、“艺中魁首”。这足以说明少林棍棒之威力。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动摇了明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和国土安宁。当时海防松弛,加之朝政军纪不严,以及部队战斗力弱,再加上倭寇精良刀法,使得明朝守军节节败退,让百姓遭受欺凌。而一小股倭寇竟然能够长驱直入直达安徽歙县和芜湖,不远近皆知,这是对明王朝软弱无能和混乱朝政的一次巨大打击。
面对前方告急,朝廷不得不下旨征调各地乡兵,其中名列榜首的是少林僧兵。在国难当机时匹夫有责,闻听沿海百姓遭遇倭寇侵扰及欺压,便日夜兼程冲杀在前线。那倭寇虽然拥有诡异刀法,但强者更应发挥自身优势,所以少林武僧使用七尺铁棍,以迅捷如竹杖之势横扫敌阵,最终使得倭贼落荒而逃。
宁波都督万表《海寇议》记载,当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进犯杭州,一位月空法师亲率30余名少林僧兵成功击破了敌人。此后,又有一次全体阵亡的情形发生。但不足为奇的是,那些失去生命的人们仍旧成为了英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家园。而顾炎武先生则赞颂这些保家卫国的小伙伴们,他提到四位壮烈牺牲于保卫松江战役中的真元等人的忠勇精神,并且他描绘了一段关于建立“四义 僧塔”的故事,用来缅怀那些英灵。
标签: 中国历史简表图 、 去故宫10大忌讳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 明朝那些事儿pdf下载 、 中国历史朝代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