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祥真道长,华山全真教二十二代玄裔,道号坤瑞子,以前名为群英,是陕西省合阳县和家庄镇人。1947年春,她随母女装扮男装,在华山紫气台出家,从此决心成为真正的修行者,踏上了一生苦心之路。
初到华山时,她没有固定的居所,便在山路旁搭草棚住。她拜师后居住在紫气台,那是一间破落的小庙。白天太阳从房顶照进庙内,晚上能看到星星,当雨下大时,小雨就洒在庙内,而她从不曾有过一句怨言。在晴朗的时候,她会拿些树枝、沙土和泥巴爬到庙顶去修补漏洞。她对待母亲极为孝顺,平时生活以母亲为先。
开始时,他们缺吃少喝,每顿只能喝点糊糊,不分稀薄厚的。大师让母亲喝稠的自己喝稀的。当道友们发现她的骨瘦如柴并了解情况后,他们得知她是一个孝女,就送来了馍、面、米来接济她们母女的生活。
在党的宗教政策领导指引下,大师认真学习,领会政策,对党爱教,为人处事低调,坚持融、忍、让,不争,这样的人格魅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对有恩于她的每一个人,都终身不忘。在初入道门之时,大师虽有济世救困之志,但由于技艺缺乏,只能诵经祈愿。后得益于北京恩人的夫妇点拨,让她去楼观台学医。她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常怀感恩戴德之情,并告诫自己,一切都是恩人赐予的大善良,没有楼观台传授给她的知识,她怎能治愈众多病患?
学艺归来之后,大师每天焚香叩拜祈求恩人的全家平安,这种习惯持续了几十年,即使身患重病也不忘祈求。在河南省南阳市,有一个杨先生曾经照顾过大师,当他得知杨先生病倒了,大師便不辞劳苦专程奔赴河南省南阳市去治疗杨先生。
曹祥真道长手书“人在做天在看”,表达了她淡泊明志,无欲则刚的一生态度。在国家困难时期,为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更好地医治更多患者减轻患者痛苦的大师主动闭关将近两年,在太白深山“女丹功”修炼,同时思念远方老母亲走在半山坡,不慎掉入雪窖中左脚小指被冻伤,但意志未变。后又去了太白山劳仓沟闭关12年,在那里种植药材研究药理攻读道学经典,为众善信士治病树立表率。
回到华阴县政府及华山领导,请大师回华阴管理工作。大师带领着一群虔诚的弟子迎难而上,从山上到山下复修了全部庙宇。在艰苦劳动中,没有任何抱怨。完成维护后的工作,大師考虑自己已是高龄,将管理交由年轻人负责,然后选择到了位于华山市区较偏远的大上方进行清修,一直住到了二十多个月里。
最初抵达大上方,她清理神洞中的沙土塑造神像建造丹房开辟坡地种植药物和蔬菜以及制作石碾推磨作成药品。这里的环境非常艰苦,有时候连饭都顾不到,只用些野果野菜。但大師從不厭烦總是慈眉善目笑眯眯地精心接待。此外,每当夜幕降临,她还要继续学习研究至深夜才休息。不久後,由於社會服務需要,全縣會李主任等七位領導為發揚古文化優良傳統派遣代表來華陰請大師回鄉成立道教文化研究會、大師欣然同意並擔任會長職位,並組織眾民學習黨對宗教政策,以及《感应篇》、《道德經》等多部經典文獻,使他們明白如何成為一個好人並樹立這樣的人格理念。
隨著時間推移,由於環境條件艱難,大師帶領弟子們努力改善環境,最终建成了一個名為「真武殿」的建築。但周圍仍然荒凉且崎岖。大殿北边是沟渠,而东边则是一片坑洼不平的地面,加上海天水泥坑满布,這種生活環境讓大家感到難以接受。大師卻堅持說:「出家人的道路應該是濟世利人的路標,要樹立度己度人的信念。」
标签: 元朝中期历史 、 明朝那些事儿好看吗 、 明朝历史背景简述 、 明朝那些事儿免费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