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测绘与遥感领域的世界领军专家,现年81岁的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他的荣誉榜上如同璀璨星辰。面对这些荣耀,李德仁谈起了自己的责任,谈到了中国的人才培养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不仅是一名聪颖勤奋的学生,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回望往昔,他在1957年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考入大学,从事于测绘学问。那时,他尚未预知自己将要开启一段传奇人生。1963年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实践中,不懈探索直至1978年的政策开放,让他有机会继续深造。他在1981年硕士毕业后前往德国深造,那一年他用坚韧不拔的心态完成了博士论文,这份成就解决了一百多年的世界测量学难题,如同一位英雄般立于时代前沿。
博士毕业后,他返回祖国,在国家重视发展的一些关键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系统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德仁创立了一种新方法——选权迭代法,被尊称为“李德仁方法”,其影响力跨越时空,为科学界增添了一抹光芒。
当提及自己的成就时,即便是对于过去所经历和取得的每一步进展,李德仁都以谦逊和真诚来看待。他强调,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创新方面,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在他的学术旅途中,有两位导师特别令人铭记:王之卓先生,一位著名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阿克曼教授,一位来自德国的智者,他们共同点燃了他追求知识、勇攀科学高峰的心志。
王之卓先生无私地免试录取并推荐他去德国深造,而阿克曼教授赏识并支持他的研究工作。这两个导师给予他的指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教会我如何做学问,也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李德仁回忆说。
除了尊重学生、支持学生,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做学问要做到学科前沿去。”这是从两位导师那里学习到的宝贵经验。这句话像一盏灯塔指引着他前行,同时也照亮了那些跟随他的弟子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当提及自己培养出的众多优秀人才时,李德仁心中的骄傲溢满自豪。他认为,每一次交出任务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跨越式研究,便是接力赛中的传递,这个过程正是科学研究不断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1岁高龄的李德仁已经孕育出了数百名博士研究生,“我的最大成就是我的学生们。”
正如朱欣焰教授所说:“我们都是被磁铁吸引而来的,是因为我们的精神追求与领导者的伟大理想相契合。” 这样的团结合作让整个团队充满活力,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火炬,用以点亮未来每一个人的梦想。而对于这样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只有那些真正愿意献身于知识殿堂的人才能够体验到如此精彩绝伦的人生篇章。
标签: 明朝历史相关书籍推荐 、 中国各个朝代地图大全 、 中国历史年代表 、 元朝历史概括 、 明朝那些事儿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