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坤赋能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数据驱动策略

在中国科学家朱祥坤看来,给元素测“基因”——同位素,是地球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他的研究不仅关乎了解地球的过去,还为未来的探索和利用提供了关键信息。近年来,朱祥坤及其团队通过对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的研究,为矿床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朱祥坤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天体生物学,并逐渐转向地球科学。在20多年的工作中,他一直忙碌着“无用”的工作,即测定不同物质中的元素“基因”。但这项基础研究成为了开辟新领域、新路径、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重要依据。

今年5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合会(IUPAC)宣布,将铅元素标准原子量修改,这一更新将影响全球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表。这项成果正是基于朱祥坤及团队多年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其中最小值和最大值都来源于他20多年前的实验结果。这让他坚信基础研究对于推进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朱祥坔主持了6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这些项目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建成了全球首个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精确定量部分溶解法,对古海洋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发现了中元古代的一次氧化事件,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早期地球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中国计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数据驱动战略将成为未来探索任务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正如朱祥坔在其工作中所做的一样,每一次对地壳深处石头采样的行动,都蕴含着对未知世界更多了解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甜蜜还是艰辛,都被记录下来,最终汇聚成推动人类知识前沿迈出又一步的小步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