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华的探寻:跆拳道如何超越中国武术?一场自然的对决
夏日来临,同事为我上学的小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好奇地问:“不如学点中国武术啊,为什么要选外国拳法?”他笑着回答:“你还真老土,现在哪儿还有教武术的培训呢?暑假又短暂,要是学武术,孩子们只会刚开始练习基础,而跆拳道早就能踢木板。”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现实,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体校毕业后尝试开班给小朋友们教授武术。当时租不到合适的地方,只能在广场上操练。一个夏天过去了,小朋友们也仅仅练习了一些基本功。结业表演时,他们顶多展示初级长拳和集体基本功,没有真正的对抗。
回忆往昔,我们当年却花费一年时间精心学习基础动作。每天都是正、侧、里、外摆脚,以及旋风脚等动作。这背后的意义一直让我们琢磨不透,即使是在技击中也是模糊不清。而甲组长拳中的侧空翻,我始终无法理解它在打架中的应用,更像孙悟空一样翻腾飞舞。
如果能够拜师于民间高手,或许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技巧,让孩子们感受过招和攻防。但科班出身的人只能掌握套路和对练,如果没有额外努力,最终还是白搭,只是锻炼身体而已。
现在的武术教育主要强调套路演练,却渐行渐远于真正的实战性和技击性,不再被视为真正的武艺。不但如此,它甚至被人比喻为“花架子”,既美观又无用,使得其遭到轻视与诟病,这种情况令人汗颜。
相较之下,尽管跆拳道是一门外来艺术,但它在国内却获得了青睐,被年轻人主动接触并学习。这或许因为它在教法与训练方法上有独特之处,在宣传与包装上同样展现其魅力。
跆拳道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教学生趣味盎然,不像传统武术那样枯燥乏味。在掌握礼仪口令及基础技法之后,便可以进行对抗式训练。想象一下,在结业表演中,当众人面前展示速度与力量,用漂亮腿法破坏木板,那对于孩子来说,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历史上的推广国术时代,每所大学都设立国术班,其中尚云祥先生以名望著称,他开办北京朝阳大学形意拳班。不过很快便发现其他班级学生已经能劈腿下腰,而他的学生仍旧站在三体式站桩状态,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流失。此事件导致学校方认为尚先生太保守,使得这节课难以为继。
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培养出深入了解的一些高手,但对于普及推广则构成了障碍。在奥运会上柔道和跆拳道取得成功,与他们强大的对抗性以及贴近民间生活有关。而我们的国家拥有更广泛群众基础,却偏向将 武术弄成京剧那般高雅且冷漠,让自己的孩子望而却步,这确实在走错方向了。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么继承发展 武术,又怎样吸引新一代让他们重新踏进 武術訓練室相关部门领导也该思索解决方案。别总是在空中转体360度、大劈叉这些看似华丽实际无用的动作做文章,有什么用?
有人可能会说:“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看你能干什么!”我求之不得,但前提是给那些坐着说话还嫌腰疼的人留出空间来吧。
标签: 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的关系 、 明朝那些事儿 百度百科 、 明朝的历史很诡异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是 、 明朝历史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