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情史豆瓣的自然景色中中国武术传播之谜被问卷调查揭晓为何败给了跆拳道这份问题让我心潮澎湃

夏日炎炎,同事儿的孩子上了学,就报了个跆拳道班。我好奇地问他:“不如学点武术啊,干嘛要学外国拳?”他笑着说:“您真是老土了,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机构哪有教武术的地方?再说这暑假也就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们还没学会基本功呢。反观跆拳道,他们已经能踢木板了。”同事的话里藏着真理,我想起我曾经的同学,从体校毕业后开设过武术课程。当时租不到场馆,只能在广场上练习。一个暑假过去,孩子们刚刚熟悉腰腿的运动。

回想当年,我们花了一整年时间来学习基本功,每天重复正、侧、里、外摆脚,以及二起脚和旋风脚。这似乎没有太多实际用处,我总是在练习中琢磨这些动作在实战中的作用,却始终未能完全理解。此外,还有甲组长拳,这里的侧空翻动作,让人难以置信,这种动作在打架中会发生吗?仿佛孙悟空跳下五行山一样不可思议。

如果能找到一位民间师傅,那或许能够教授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们体验真正的对手交锋。不过科班出身的人,即便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最终还是无法避免成为“套路与对练”的演员,如果不额外投入努力,最终只是一本无用的账簿,只锻炼身体而已。

现今的武术教育,以套路为中心,将其发扬光大,并不断创新,但离真正武术之实越来越远。去掉了对抗性和技击性的东西,不称得上是真正的武术。而被轻视和诟病,就是如此造成。我看到了跆拳道作为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在我们的土地上扎根,它既有独特教法,也具有吸引人的宣传包装方式。

对于小孩来说,跆拳道更具趣味性,不像传统武术那么枯燥乏味,更适合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在基础礼仪和口令掌握后,可以开始进行对抗训练。想象一下,在结业表演前,当众展示速度与力量,或是漂亮地踢断木板,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非常激动人心。

三十年代初期,当国民政府推广国术,每所大学都开设国术班,而尚云祥先生因名望,被聘请至北京朝阳大学开办形意拳班,其学生人数最多。但不久后,他其他几个班级学生都学会劈腿下腰,他却仍然让学生站桩式训练,这导致他的学生流失严重,甚至学校方面都不高兴,将此归咎于尚先生保守,一度影响到整个班级开展活动。

这种传统老旧且单调乏味的地方法式教学虽然深入浅出,却阻碍了 武術普及与发展。而现在柔道和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会,与它们强烈的竞技性以及接地气有关。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应该如何继承发展,使之吸引新一代,让假期的小朋友重新回到 武術 的怀抱?相关部门应该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别总是在空中旋转360度、大劈叉等做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