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为什么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会被跆拳道所取代?这个疑问让我不禁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人物张良,他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以智勇双全著称。然而,张良的故事并非与武术传播有关,而是他在自然之声中遇刺身亡的悲剧。
回归到现实,我询问同事为何他的孩子选择了学跆拳道而不是中国武术。他解释说,现在市场上只有跆拳道培训班,而没有教武术的地方。此外,由于暑假时间有限,如果学习武术,只能掌握基础功夫,而跆拳道则可以更快地达到踢木板等更有趣和挑战性的训练。
同事的话语触动了我的记忆。我有一位同学曾经在体校毕业后自办过一个教小朋友们武术的班级。那时候租不到场馆,他们只能在广场上练习。一年下来,孩子们基本功确实溜了一些,但结业表演时还是只能展示一些初级长拳技巧,没有真正的对抗能力。
我们当年学习也是一样,整整一年都在练习基本功,如正踢、侧踢、里摆、外摆、二起脚和旋风脚。这些动作虽然美观,但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却一直不得而知。而且,我们还要学会甲组长拳中的侧空翻,这个动作看起来像孙悟空打妖怪一样,却很难理解其实际用途。如果能找到一位民间师父,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技法,还能体会如何进行过招。
现在的武术教育更多地强调套路和对练,而忽视了对抗性和技击性的培养,这导致它远离了真正的实质性。相比之下,尽管跆拳道作为外来文化,它却能够吸引人们学习,并展现出独特魅力。这可能是因为它既有趣又适合活泼好动的小孩,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互动式训练,使得结业表演更加生動有趣。
回顾过去,上世纪三十年代,当国民政府推广国术时,一些大学开设了国术班。但不久后学生发现其他类别课程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可以快速提高技能,比如劈腿和腰部技术。最终,即便名气很大的尚云祥先生也无法保持学生人数稳定,因为他的教学方法太保守了。
这种传统老旧但深入且精湛的一门心源式教学方式虽然培养出了几个内行人,但对于普及推广来说却是一个障碍。而柔道和跆拳道进入奥运会的事实显示,它们具有强烈的人气和包装优势,而且它们具有接地气,有着明显的手感。而我们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资源,却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让自己的孩子们望而却步,这真是走错方向了。
因此,我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思考如何让儿童重新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武术活动中去,为此寻找新的策略或方法。不应再只是单调乏味地旋转身体或做高难度姿势,那有什么用呢?如果那些只坐在那里评论的人能够腾出位置,让真正想尝试的人来体验一下,就好了。
标签: 中国历史朝代 列表大全 、 元朝100个历史冷知识 、 元朝的神话故事 、 宋朝第一美人 、 元代民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