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玙株洲市教育科研网上的结核病研究守望者在社会的第一线

在株洲市教育科研网上,马玙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在结核病防治领域深耕数十年。尽管她近九十高龄,但仍然坚守一线工作,为病人提供诊治服务,并致力于科研与教学。在她的心中,“科技工作者”这五个字具有沉甸甸的意义。她自1955年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工作,从此以结核病为研究方向,投身于这一艰辛且存在感染风险的事业。

在当时全球对结核病可用的治疗方法有限的情况下,马玙及其同事们建立了使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检测各种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方法,这极大地提升了诊断效率。随着改革开放,她还担任博士生导师,对基础扎实、年轻有为的研究生进行指导,使实验室规模扩大,工作内容丰富。她表示自己很多研究生的基础研究水平都比她高多了,这让她感到开心。

马玙还讲述了一次国际交流中的难忘经历,当时来自美国的一个教授参观了他们实验室,看到了中国研究人员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那位教授拿出照相机拍照,是为了让自己的学生看看中国人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前沿性的科学研究。

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类和结核病之间的斗争依然没有结束。马玙提醒说,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早期、(多药)联合、足量、全程、规律治疗是防治结核杆菌耐药最重要的策略。而作为医生和患者,他们都是共同战斗的一线战友。在株洲市教育科研网上的这个故事,让我们更加敬佩那些不懈奋斗的人们,以及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