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的故事:北宋初年名相的趣闻与风采
故乡宴席
在宋太宗北征时,常山是李昉故乡的所在地。太宗为了庆祝胜利,赐予李昉羊酒,并邀请他及其他官员共享盛宴。这场宴会持续了七天,让当地百姓和曾与李昉交往的人们共同欢庆。
公正待人
作为一位热衷于结交宾客的人物,北宋灭南唐后,很多南唐士人归附朝廷,与李昉有交往。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着公正面对每一个人。在被罢相时,由他的朋友张洎起草诏令,不仅攻击诋毁他,还特别提到张佖,每逢月初一或十五必定去拜访他,有人质疑这一做法,但张佖解释说:“我任廷尉时,李公刚刚执政,没有任何事项向他请托,这是我之所以尊敬他的原因。”
不怀疑故友
卢多逊曾多次指证李昉给太宗,但无论如何,李昉都始终信赖他的朋友。他直到自己成为权力核心人物时,对卢多逊才开始相信其指控,这让太宗更加看重他。
思劳成疾
在三十余年的典诰工作中,累积了大量的心智和身体压力,使得心脏病发作成为常态,每次发作过后要过一年才能恢复健康。当他担任宰相期间,他更是因为忧虑而生病。
辩冤叔辈
后晋侍中的族叔——被称为“东李家”的 李崧,在后汉隐帝时代遭受冤杀。等到宋太宗时代,其子——常熟县令出仕朝廷的 李璨想要调职,被迫上书表白父亲冤屈情况。由于这件事牵涉到了历史上的一个昭雪事件,当年周太祖已将其昭雪并追赠官职、田宅,以及录取其子为官。然而,因年龄较大且仍然只是一介州县小吏,所以请求皇上能视同理,使过去的冤屈得到伸张,而继绝恩泽永远留名史册。此举深得皇上的喜爱,最终任命 李璨为著作佐郎,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升迁至右赞善大夫。
三代同命
致仕后的 李昉,在陪同祭祀南郊过程中不幸倒地,因伤寒而去世;他的儿子 在玉清昭应宫副使任内也因斋戒场所感染而去世;再者,他孙子的尚书右丞 也在祫祭奏告景灵宫前突然发病去世,因此祖孙三代都死于祭祀活动中。
至道九老会演绎古今佳话
退休后的居住环境优雅美丽,有园亭别墅之美。在家里设立聚餐场合招待亲朋好友。一方面仿照洛中九老旧事,一方面也想召集一些高龄的大臣,如吏部尚书宋琪、右谏议大夫杨徽之、郢州刺史魏丕等来进行座谈交流。但由於當時發生的王小波與張保仔(即後來的楊六四)的起義事件,此计划未能如期实现。
标签: 明朝历史视频 、 宋国历史100字 、 明朝 排名顺序 、 明朝重要的历史事件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