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知识大全行将就木的典故你知道吗

行将就木: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语“行将就木”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生命即将结束,快要进入棺材。这个词汇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而关于它背后的故事,则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耳公子的一段经历。

重耳,是晋献公的大儿子,他因为父亲宠爱妃子骊姬而遭到陷害,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在流亡期间,重耳曾经寄居于狄国,在那里他遇到了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并与季隗结婚生子。尽管生活了十二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耳的心思始终盼望着回归故土。

然而,当他最终返回晋国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时,那些年月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他的妻子季隗,在等待丈夫二十五年的岁月里,她的话语成了永恒:“我今年已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是五十岁了,还嫁什么人,请容许我始终等您吧。”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她对丈夫深厚的情感,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深情的画面。

“行将就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藏着一个充满爱意和坚持的人生故事。这篇文章旨在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以及它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