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实验室里几乎每天都待着,周围的人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氮化镓这块传统材料上,并且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国内首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和大功率蓝光激光器。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土著科研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是我的夙愿。”赵德刚说。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取决于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研究。
氮化镓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技术难度大的材料,它能发射从近红外到深紫外全波段的光谱,而且热稳定性好、抗击穿、耐腐蚀。在赵德刚看来,这正是他选择专注于氮化镓这一领域的原因。
2004年,赵德刚和他的团队成功地生长出了高质量的氮化镓材料,在室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平方厘米/伏特·秒,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情况。然而,即使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赵德剛仍然不满足,他知道还有许多挑战等着他们,比如如何提高p型掺杂中碳杂质的控制能力。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他们发现碳杂质在p型氮化镓中的作用是一个破坏性的因素,但同时也发现适当引入碳杂质可以提高欧姆接触中的电流输入和输出能力。这一发现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解决问题而言,赵德剛认为实践至关重要。“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没有深厚理底,看问题很难透彻。”他说。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他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科学问题,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国家半导体科技事业发展培养起后备力量。
标签: 明朝的各种结局 、 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差劲 、 明朝 能力排行榜 、 严刑谢瑶环 、 元朝 顺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