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楼主张伯驹京剧五大角色中的旗鼓人物

在京剧艺术的辉煌殿堂中,张伯驹(冻云楼主)以其卓越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尊为京剧票友。他与余叔岩切磋技艺十年之久,两人之间不仅有着师徒般的师承关系,更是文人墨客间难得一见的情谊。余叔岩曾是袁世凯子袁寒云的亲戚,他对张伯驹提起了家族之间表亲的关系,这份血缘上的联系让他们之间更加紧密。

张伯驹在三十一岁时开始从余叔岩学习戏曲,每晚饭后都去余家学艺,一直持续了十年。这期间,两人除了共同探讨京剧外,还在文物、书画、金石等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张伯驹曾自豪地说:“叔岩戏文武昆乱,传予者独多!”这并不为过,因为他从余叔岩那里学习了多部经典作品,如《奇冤报》、《战樊城》、《长亭》等,并且还参与了一些弹词和零段唱法。

余叔岩对张伯驹倾尽心力,不仅授予他专业知识,还将自己的爱好和收藏分享给他。在一次天津演出中,他们一起说《奇冤报》,这是他们合作的一个佳作。此外,他们还共同观看梅兰芳、杨小楼等人的演出,与其他艺术家建立起了一种相互欣赏和支持的情谊。

然而,在残酷的人生面前,这段美好的师徒情义也被迫分离。1930年,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愈发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张伯驹不得不带上珍贵的手稿逃往西安。当他再次遇到正在上海工作的老师时,他感慨万千,但又无法言说的悲伤。他托付给朋友写下挽联,以示纪念,最终送到了灵前,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李克非先生为纪念他的表兄——著名京剧票友王则昭撰写了一首挽联,该联赞誉极高,它不仅体现了王则昭作为梨园界重要人物的地位,也反映出了两代人的情谊与文化遗产。正如文章所述,这一篇文章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份怀念,以及对于 京剧五大角色中的“旗鼓”人物——即江湖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角之一——一种崇敬之情。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艺术追求以及个人品质的一种赞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哀愁,因为那是一段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而留下的只有一些文字记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