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名人之首郭忠恕与其英明同样耀眼如日月

郭忠恕,五代末至北宋初期的画家,以其精湛的山水画技艺和对界画(即宫室、亭台楼阁等)的独到描绘而著称。生于洛阳(今河南省部分地区),早年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才能,童年时就能诵读书籍并属文。后来,他在周广顺中被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但因争议朝政而不久后被贬官。在宋朝,他曾任国子监主簿,因讥讽时政再次遭流配,并最终在临邑途中逝世。

郭忠恕以界画闻名于世,其作品重视比例与结构的准确性,使得他的建筑构图既符合古代规矩,又显得生动活泼。他不仅擅长绘画,还精通文字学和文学,尤其善写篆、隶书。《圣朝名画评》评价他之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此外,他还曾参与创作《三体阴符经》、《汗简》、《佩觽》等书籍,对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

传世作品包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雪霁江行图》,以及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明皇避暑宫图》,均展示了他对建筑细节描绘的精妙。此外,他也著有《佩觽》,阐述文字变迁,并汇编古文字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