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寒冷的1969年除夕夜,我和两个同伴留在山西的一座偏远村庄,成为那个春节最特别的知青。我们十几岁时离开了北京,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那里的生活与我们的城市世界判若天渊。回京过年的知青们已经纷纷返回,而我和另外两位男生则被留下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那年的冬天尤为漫长,我们居住的小屋漏风,无力烧暖炕,室内温度始终停留在零下五、六度水缸结冰,脸盆水也成了冰块连墨水瓶里的墨水都凝固成冰坨。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三人围坐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手脚搓动着思念远方亲人的泪水几乎要流出。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老乡孩子来到了我们的窑洞,他们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我知道当时老乡家并不富裕,每个人一年才分得一斤麻油十几斤面粉,这样的邀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是孩子们坚持不让我们走,我们商量着转几个家,每个地方待得时间不要太长。
穿行于半山坡上散布的老乡窑洞之间,我们打着手电,在崎岖山路上挨家挨户拜访。一踏进每个窑洞,便能感受到节日气氛,他们全家围坐炕上包饺子炸油糕,将一年来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老乡们热情地让座嘘寒问暖,不吝啬地拿出最好的食物给我们吃,让我忘却了前一刻的寒冷。
村头聋老汉家的儿媳妇是个哑巴,她因为听说针灸可以治愈聋哑而向一个会针灸的人求助。那位知青虽然回京,但她的家族依旧对我们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使劲让我们吃,还往手里塞东西,就像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山村二十多户人家的除夕晚串到了大部分家庭,把肚子填得饱饱的第二天清晨,又送来了饼子、炸糕等美味佳肴。
那次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温暖与孤寂交织的情绪,也让我认识到社会变迁带来的变化,以及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应该如何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春节体验,也是我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开始。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谁 、 古代中国朝代图 、 元朝战争历史故事 、 明朝十大战役 、 中国历史年代表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