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庆功阁二十四功臣的聚会上,利玛窦以其独特的中西文化交融使者身份,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穿越400年的中国之旅,让他与这些历史上的伟人并肩而立。
图: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丰碑之一。《西斯廷圣母》是他创作的百余幅圣母像中最成功的一幅。这幅画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和真实相仿,背景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
1578年,一名意大利传教士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往印度,并于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他把后半生交给了中国,最终辞世于北京——他就是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利玛窦。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览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中的180件/组展品,由中意两国数十家艺术展馆共同提供,它们不仅有代表16世纪左右欧洲科技水平的地球仪、圆规、经纬仪等,还有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拉斐尔和提香等杰作。
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对当时中国人来说绝对新奇的是自鸣钟、西洋琴、地球仪等。在中国生活期间,利玛窦以上流社会感兴趣的西方自然科学作为“敲门砖”,除了《圣经》,还带来很多对当时中国人来说绝对新奇的事物。他用汉语撰写书籍,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成果和思维方式,他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引进了逻辑思维和数学方式。
利玛窦带来的礼物中,最令朝廷士大夫们震惊的是《万国坤與全图》,这幅世界地图彻底颠覆了中国人的心目中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传统观念。他还是宫廷第一位外籍音乐教师,将古钢琴献给皇帝,并教太监们弹奏中文歌词配上的钢琴曲。甚至直接培养了最初的一批西洋画家。
1610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后,他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一处墓园。在上海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大型展览,不仅展示了一系列珍贵文物,还包括拉斐尔作品首访上博,这也是它在400年后的第一次“省亲”。
微低面颊、慈爱眼神、花白胡须……身穿红袍的人类至高无上的造化者,在无数小天使簇拥下向天下众生赐福。这正是拉斐尔名作《永恒与天使》所描绘的情景,它将漂洋过海来到上海,与提香笔下的《菲利普二世像》共同见证这一时代巨变。此刻,这些来自不同年代却又紧密联系起来的人物形象,就如同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大师级演出,让我们得以一睹他们传奇般的人生轨迹。
标签: 土木堡之变简介过程 、 土木堡死了多少人 、 明朝那些事可信度有多少 、 明朝为什么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 元朝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