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有一个人曾熟练使用敌后游击战术,打得当时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点脾气没有,他就是明末抗清名将——毛文龙。毛文龙1576年出生在杭州,其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少时的毛文龙很聪明,但不喜欢读四书五经,却喜欢读兵法,还经常舞刀弄枪。后来他舅舅沈光祚将他举荐到明朝著名将领李成梁的账下,从此,一代大将毛文龙,在辽东一带展开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毛文龙一生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而在天启年间,毛文龙开始受到重用,其军事才能也开始慢慢得到展现。1621年,当王化贞派遣他深入敌后联络辽民以牵制和分散后金兵力时,他仅率家丁、军士二百余人前往敌后。毛文龙就用这个班底策动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被后金视作心腹大患。他所创建的东江镇屹立于敌后,成为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一颗钉子。
然而,当时的明朝朝政党争不断。大敌当前,却派一个不习军事而擅长医学的人物担任主帅。在广宁之战中遭受惨败,使得辽西尽失,为后金南侵提供了便利。此刻,毛文龙的地位越发显重要。他利用皮岛作为抗金根据地,不仅威胁到了努尔哈赤的大本营,更让其无从下手。
恼羞成怒的努尔哈赤多次想除掉毛文龙,但他的神出鬼没让这一切都难以实现。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及随后的永宁袭击中,努尔哈赤不得不回师,而每次返回,都要面对着再次被迫撤退的情景。这是因为,无论是攻蒙古喀尔喀还是回师前线,每一次行动都必须绕过那些由毛文龙领导的小股游击队,这些队伍像针一般扎在他们背后的脆弱处。
除了这些直接行动外,毛文龍还通过发动群众,最终发展至数万人的武装力量,并且成功煽惑许多投降给清廷的人们重新回到明朝麾下。这期间,也培养出了吴三桂、尚可喜和孔有德等人才,他们都是由毛文龍提拔上来的,这些人物最终成了历史上的巨星。
因此,对于这位突如其来的威胁,大批贝勒们提出:“若不速灭,则奸叛日益炽烈。”于是,在天启七年的正月至四月之间,以空虚沈阳为代价精锐尽出的“丁卯之役”,企图摧毁东江镇及其支持者。但结果却相反:五场战斗里,每一次与游击部队交锋皆告失败;每一次尝试扩张疆域,都被阻碍于那些不可一世的心腹大患——即使是在铁山、高山昌城及鸭绿江边,只要存在着这样的抵抗力量,就无法确保胜利或稳定地进行长时间作战。
可以说,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即使面临着极度挑衅,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那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来自遥远地方但又触目惊心的声音,那个声音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坚持,它从未停息过,从未放弃过它对于自由和独立生活方式的追求。
标签: 元朝战争历史故事 、 土木堡真丢脸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 、 中国历史上559位 名字 、 中国王朝排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