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的甘蔗农田,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赵盼躺在土地上,他刚刚完成了四小时的田间样品收集和百公里的长途跋涉。他的工作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肥用量,修复土壤生态,为甘蔗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这位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高级工程师深知,只有下到田间才能真正了解农民需求,并推动科技扶助活动。他所研发的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产品已经在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取得显著成果,现在他们正将这些新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地 域,如甘蔗等多种作物。
赵盼不仅身体流汗,更心中比吃甘蔗还要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对改善农民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他追随着一条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将实验室搬到了田间,这些科学家们曾经驻守田间,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现在,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如赵盼依然坚持这种方式,他们通过深入田间观察、数据收集和实验分析,把文章写在了大地上。
好的农业微生物技术必须与当地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是赵盼近十年的经验总结。在他看来,与农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理解他们需要什么,以及产业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农民合作,他们得知运送肥料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并开发出了能够减少成本并提高效率的一系列产品。
目前,该团队已与多个企业签订产业化合同,对外推广了一系列增效型肥料和专用功能菌肥。尽管还有两年时间才能看到最终成果,但赵盼表示,他将继续多下田,与农民“取经”,以实现这些先进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标签: 北宋重大历史事件 、 中国历史十大诡异人物 、 元朝怎么选拔人才 、 唐代历史时间轴 、 中国历史发展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