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江南水乡的歌声程学勤是这首曲子的编织者

程学勤,黄梅戏的匠心独运。安庆怀宁的童年,让他深深爱上了这片江南水乡的歌声。在那个充满音乐韵律的地方,他无意中遇见了一个瞎眼算命先生,那位先生拉着二胡,与他同行十里,不仅给予了他第一份音乐启蒙,也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

自小便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程学勤在小学时就学会了拉二胡。他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皮做二胡,一种简单却纯粹的情感表达,那是他对美好事物渴望的一种方式。1954年,他凭借出色的演奏能力被民众黄梅戏剧团录用,从此开始了一段与黄梅戏结缘的人生旅途。

在1955年,他遇到了时白林,这个偶然的相遇让他的世界更加丰富和复杂。他听完《春香传》后,对于能像时老那样创作出这样的曲子而感到羡慕不已。这份羡慕成为了推动他学习乐理和系统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动力。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程学勤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从1955年的《杜鹃》到2005年的《明月清照》,程学勤共计写下204部黄梅戏作品,其中包括大戏、小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在1984年的《渖婿招婿》获得省级奖项之后,再到1990年代连续两次获国家级奖项,这些荣誉只是为他的才华增添了一抹光芒。

程学勤对于自己的作品并不是追求多数人的认可,而是希望能够保持原味唱法,并以时代新的面貌展现给观众。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作品是否能够触及人们的心灵、带来欢笑或泪水,是“继承传统、发展传统”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见,即使面对批评,也不轻易改变,以至于最终成为一位受到广泛喜爱但又独立思考艺术家的典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