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大全全集曲目如海燕般飞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河南曲剧传承人索海燕,带领的海燕豫剧团,在八年的时间里,从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物资从十几个戏箱发展到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他们还清了筹建剧团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并积累了资金。这个团队在曾经演出的地方留下了良好的声誉,有些台口已经成为他们常规演出的基地。

索海燕,河北磁县人,以其对豫剧的热爱和卓越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她自幼便是小戏迷,对戏曲充满向往。在小学时代,她就站在电线杆旁听广播里的戏曲节目,或是在广场上挤进去看锣鼓表演,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不忘吃饭。1976年,她考入了磁县戲校,这里有着严格的教学标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她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毕业后,她与冯顺英一起被分配至磁县豫剧团,再后来调至邯郸市东风剧团,最终在1999年共同辞职成立了海燕豫剧团。这段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但索海燕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与丈夫冯顺英共度艰辛,一起追求艺术上的卓越。

她的道路上有幸拜师常香玉,一位 象征着最高荣誉和最深敬意的人物。她在常老师面前表现出了无尽敬仰,终于在1991年见到了她心中的偶像,并且因其非凡才华获得金奖。在常香玉的大力推荐下,索海燕参加并获“香玉杯”艺术奖,这份荣耀让她的名字响彻整个河南省文化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索海燕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在1998年6月6日,即将踏入75岁高龄之际,将她的一生所学悉数传授给青年才俊——收取学生,是一个庄重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此刻,她提醒每个人:“作为农民要把地种好、作为工人要把工做好,我们作为演员,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条件,都要把戏演好。”

创业之初并不容易,但这并没有阻止索海燕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知道,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经过一番周密考虑和勇敢决断,她决定自办一个专业性的豫剧团,以确保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同时也为观众提供更优质、高水平的手语表演。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美好的信念,以及不懈追求卓越的心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