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昼卜夜的典故初三历史复习资料又为何不早做准备

卜昼卜夜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因愤怒将太子御冠杀死,而公子敬仲为了逃脱杀身之祸,逃奔到了齐国。齐国之主齐桓公不仅没有轻视这个落难之人,还非常器重他,并想封他为卿士。然而,敬仲坚决拒绝,这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待遇,那么他的行为会被看作是不识抬举,而且可能会引起齐国官员们的不满和谴责。

最终,齐桓公被敬仲的话所打动,对他的态度更加倾心,便封他为工正,让他负责管理工匠。虽然如此,敬仲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礼仪。在一次与齐桓公共饮时,当晚上还要继续喝酒的时候,尽管客人们都希望继续,但尊重礼节的敬仲却不同意。他引用了“卜昼不卜夜”的典故,说自己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未占卜过晚上饮酒,因此担心再喝下去会违背礼仪,不吉利。

面对这样有理有节的话语,甚至是劝诫,从容无迫的建议退席,使得即便是大醉如泥的齐桓公也不得不听从。这件事情后来被人们传颂,为赞扬那些懂得尊重规矩、以德行自持的人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卜昼”这一成语,就流传至今,用来形容宴乐没有限度,无休无止,从白天玩到黑夜。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宴乐没有限度,无休无止,从白天玩到黑夜。

【故事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出处译文】

我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没占卜过晚上饮酒,不知是否吉利。我实在不能再陪您喝酒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