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志的最新一期中,署名文章由靳友成撰写,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以下是全文内容:
告老还乡,又称为告老还家,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制度。这是一种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方式。
在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被称作“致仕”、“致事”、“致政”。《春秋公羊传》记载:“退而致仕”,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即交换权利于君王。这个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到唐朝时期,再至宋、元、明、清时期得到完善。而“退休”这一词汇则始见于唐宋文籍,如韩愈《复志赋序》中的“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这项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定,大夫七十岁才可以申请辞职。但后来汉、唐、宋等朝代基本上实行七十岁就可以辞职。而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六十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可以申请辞职。不过,如果有疾病或受伤,即使未达到退休年龄也能提前申请。
告老还乡就是那些主动请辞,并提前申请辞去官职的人士,他们往往因为年迈体弱或者不再愿意参与政治生活而选择回归家庭。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便描绘了一位大臣在垂暮之年请求返回故土的情形,这样的故事深入人心。
根据史料记载,“告老还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种情况是为了避免权力斗争,比如范蠡退出政坛;第二种情况是不再对政治感兴趣,比如陶渊明主动请辞;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健康问题,比如张翰被秋风引发思念故土的事例。
此外,有些因素可能会促使人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无论是小事情还是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他们决定离开京城回到家园的诱因。例如晋朝的大司马张翰,在一阵秋风吹过之后,不禁想起了他所爱慕的地方——吴地(浙江)的菰菜和鲈鱼脍,而这让他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和自由,因此选择了早早地宣布自己要返乡。
最后,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一些高级别人物也会提出求病归的问题,但并非所有人的要求都会得到批准,就像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一样,他多次尝试但未能实现他的愿望,而是在强烈劝阻下留下了自己的位置。从某个角度看,“告老还乡”对于人才资源流出与流入之间产生正面作用,对农村经济文化也有积极推动作用。
标签: 为什么要叫大明战神 、 土木堡之变兵力对比 、 宋朝被谁灭亡的 、 中国各朝代制度一览表 、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