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意吧!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棺材即将装满尸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他在位期间被称为晋文公。在他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晋献公宠爱了一个妃子骊姬,所以她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但是,她设下了许多阴谋陷害太子的申生和重耳、夷吾。最终,申生死去,而重耳和夷吾逃到了外国。
重耳带着忠心耿耿的臣子逃到狄国,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他在狄国娶了一名姑娘季隗,并有两个孩子。然而,当他得知自己父亲已经去世并且新任君主夷吾(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公)想杀掉他时,他不得不再次逃亡。
临别之际,重耳对季隗说:“我会在二十五年内回来,如果我没有回来,你可以改嫁。”但季隗回答说:“我现在二十五岁,即使再过二十五年,也只能算是五十岁而已,这个年龄已经接近死亡,不需要再找其他人,我愿意等你回來。”最后,重耳离开了妻子,但终于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君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用来形容人的寿命快要结束,如同棺材即将装满尸体一样。这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意义的话语,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些过去的人们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与有限。
标签: 关于 的资料简介 、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 大清过后又是什么朝代 、 土木堡之变女人有多惨 、 明朝十大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