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盛宴上,利玛窦以明朱允炆伐燕檄文的使者之姿,穿越400年的时空,与中国同乐。他的故事,如同一幅精致的织品,编织着中西科技、艺术与思维方式的交融。
今年是他逝世400周年,他留下的遗产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以“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使者”为名。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180件/组珍贵展品,更是一场16世纪世界历史巨变的回顾。拉斐尔和提香等欧洲大师们作品首次来到这里,让人见证了文艺复兴对“黑暗中世纪”的冲击。
拉斐尔《永恒与天使》的慈爱面容和花白胡须,在无数小天使簇拥下向众生赐福。这幅画是意大利三杰之一最年轻的一位代表性的作品,它展示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此外,《菲利普二世像》也将吸引众多眼球,这幅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创作的帝王肖像画,在金色相框衬托下显得高贵而富有神韵。
站在这些杰作前,你会赞叹起画家对色彩控制力。本次展览中的一个特别之处,是一幅由利玛窦指导中国画师用西方油画手法创作的人物画像,也许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幅油画。在这份礼物里,还包括星盘、圆规、经纬仪、水力锯、挖泥船等代表16世纪左右欧洲科技水平的工具,以及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等宝贵财富。
介绍自然科学
利玛窦不仅是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和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人,也是第一位阅读并认真钻研中国典籍的人。他带来的新奇东西如自鸣钟、西洋琴、高级数学知识等,对当时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他用汉语撰写书籍,分享他所学到的知识,并翻译重要著作,将逻辑思维和公理定律引入中文世界。他的努力改变了很多人的世界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了地球仪上的其他国家,不再视自己为中心。
音乐教师
除了传教士身份,他还担任宫廷音乐教师,为皇帝演奏古钢琴,并教太监弹奏钢琴曲。这样的交流促进了解释不同文化之间语言沟通的问题,为后续更多文化交流奠定基础。在此期间,他培养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洋绘制家,从而推动了一种新的绘图风格出现于亚洲地图上,即以地平线作为背景边界的地图,而非传统的地球形状地图表述形式。
墓葬安排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阜城门外的一处墓园,这也是朝廷破例批准的一个决定。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时代,更是一个时代转折点上的见证者。
标签: 中国历史元朝时期的故事 、 北宋历史介绍 、 中国明君最多的朝代 、 清朝 的顺序是 、 明朝灭亡前的天空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