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以一颗忠诚的心为国家出力。然而,正是这些人往往头脑僵化、教条主义严重,这种简单化的做法虽然出自善意,却常常导致国家失去更好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明朝处理俺答求贡的一系列事件,就展示了这一现象。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通过东征西讨、战功显赫,逐渐成为了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在南北方之间,贸易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单一的原始畜牧业和生齿日繁,用度日增,加之手工业极不发达,“必资内地以为用”。要想得到汉地物资,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贡市贸易,一是抢掠。
俺答明智地选择了求贡,但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他派使者石天爵“款大同塞”,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在此期间,他待命于塞外,并作出了表示,如邀请边军官员欢宴,对抢掠过汉人衣粮部下进行惩罚,并归还抢来的东西。但最终,他的大使石天爵被凌迟处死,传首九边。此后类似的事又重复发生,大概都是俺答遣使求贡,被明廷断然拒绝。
终于,在嘉靖29年6月,俺答率兵进犯大同,以伏击战杀死了素以骁勇著称的明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这次失败之后,再次有人提议同意俺答通贡,但这个奏章却被嘉靖皇帝打回去。于是兵部倾向于同意边臣意见,即同意通贡,但这次皇帝仍然不同意,最终勒令再议。
结果是军事行动开始,而不是商谈。当时奸相严嵩看得清楚:“败于边可隐,败于郊不可隐……”他建议坚壁自守。而平虏将军仇鸾则放任蒙古军四处抢掠,同时联络与俺答,让他退出塞外再谈通贷市。此时京师北京城下的蒙古骑兵面前,嘉靖皇帝采纳徐阶建议,一方面要求退塞再行商谈另一方面加紧勤王备御。至此战争暂告一段落。
但是马市并未持续太久。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关闭马市。而且那些反对通貧的人,比如杨继盛,都遭到批评甚至下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看起来开马市似乎是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但实践才最终证明真理究竟站在哪一方。
随后在隆庆四年(1570),一个桃色事件引起了一场新的变化。一位名叫把汉那吉的人,因为爱情而投奔到清水河流域的一个女儿,那个女儿“貌美如花”,让把汉那吉心醉神迷,也让俺达到了一种难得的情感满足,从而改变了他的态度。他决定停止侵扰,将白莲教叛逃者交予明朝,并要求恢复贸易关系建立长期和平。这一次尝试成功,不仅结束了数十年的战争,而且实现了双方之间长久稳定的经济联系,为两国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和平之光重新照亮北方的地平线。
标签: 明朝为什么很诡异 、 土木堡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 明朝神 是谁 、 明朝灭亡可惜了 、 宋朝覆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