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利玛窦如同一艘勇敢的时间之舟,穿越400年的风霜,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他的故事,与拉斐尔《圣母像》中的稳定金字塔构图、逻辑思维和数学证明相呼应,就像他带来的自鸣钟、地球仪和罗盘一样,为当时中国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纪念这位“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使者”展览将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代表16世纪欧洲科技水平的器具,也展示了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拉斐尔与提香等艺术家的杰作。
通过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利玛窦以流社会感兴趣的方式敲开了中国大门。他用汉语撰写书籍,将西方自然科学成果介绍给中国,并与徐光启一起翻译《几何原本》,引进了逻辑思维和数学证明方式。此外,他还带来了古钢琴,教皇帝弹奏钢琴曲,并培养了一批最初的西洋画家。
拉斐尔作品首访上博,本次展览将以“利玛窦”命名,不仅是对一个人物的介绍,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示——文艺复兴对“黑暗中世纪”的冲击。微低面颊、慈爱眼神、花白胡须……身穿红袍上帝,在无数小天使簇拥下向众生赐福,这就是拉斐尔名作《永恒与天使》所描绘的情景,它将漂洋过海来到上海。
此外,《菲利普二世像》也将吸引众多眼球。这幅出自提香之手帝王肖像画,在金色相框衬托下显得高贵而富有神韵。在本次展览中,一幅由利玛窦指导创作的一位中国画师用油画手法创作的人物画像值得关注,这可能是中国人创作的一幅最早油画。此画像被运到罗马后,这次是它在400年后首次回归故土。
标签: 元朝最杰出的三大诗人 、 土木堡在现在哪里 、 土木堡之变损失的大臣 、 土木堡之变蜡像馆 、 徐达不死朱棣敢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