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福:元代著名反腐名臣的故事(1229~1302)
在他任监察御史期间,姚天福以刚毅正直闻名,不畏强权多次揭露权臣之罪,被元世祖欣赏。一日,他奏劾宰相阿合马不法行径,殿上群臣震惊。忽必烈即召阿合马对质,姚天福当殿列其罪状,只念三条,忽必烈就说:“这三条已经足够斩首了,你还有什么其他?”便当众赐予姚天福“巴儿思”的称号,并以物重赏。然而,姚天福坚辞不受,说:“我只是履行职责,对爵禄感愧,不敢贪图厚赏。”尽管元世祖很敬佩他,但未罢免阿合马的职务,这给了姚天福留下后患。
又,在大名府太守小甘浦因打猎而抢夺民财作恶多端时,御史奉命查办,却被小甘浦殴打回去。皇帝命令姚天福办理此事,他微服出访,最终索得实据,将小甘浦逮捕归案。但是,小甘浦并未悔改,一日竟在台门大骂御史,被再次逮捕。此时,小甘浦从佩包中搜出与侍御史安兀求交换免贿单的事实。翌日,姚天福将赃证面君论罪,而世祖却说:“小甘浦虽然犯了死罪,我可以宽恕他十次,你怎么能奈何?” 姚天福力争:“他已经犯下十七个死罪,你宽恕他十次,那还剩下七个谁来顶替?”最终,小甘浦被斩首,而安兀也被罢官。
随后,当两位大夫玉速贴木儿和孛罗推诿互相责任时,姚天福又提出了“一蛇九头”之忧,以防纲纪无统。他建议设立一个监督机构,使得每个人都有一个负责人的存在,以防止错误发生。当他的母亲告诫他要公正地处理事情时,她说:“古人称为公而忘私,当作为臣子,为国家分忧,不要因为私心而顾虑。” 姚天福也告诉亲友,“监察官员必须言路有犯无隐,如果获得谴责,就不要因为亲情而感到不安。”
有人把这个话传给皇帝,大约是1275年,因为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这种忠诚和正直的行为感到赞叹。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在巡视各道还是在处理案件中,他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能力和坚定的原则性。他甚至曾经提出了一种制度改革建议,即设置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督其他机构,以确保政府运行更加有效率。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和对腐败行为的不断斗争,他逐渐受到尊敬,并且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在历史上,有些人认为他的形象与宋朝的包拯或汉朝的人黯一样重要,他们共同代表着一种公共利益上的力量,是那些维护社会秩序、抵抗腐败的人物代表。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由于政治原因,他遭到了排挤,被降职到衡州路同知,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京城。这让人们怀疑是否有一种更大的阴谋正在幕后操控着这些事件。但不管怎样,都不能改变我们对于这个时代英雄人物的一般印象——他们勇敢地站在历史的大潮流中,用自己的方式挑战权力的滥用,并试图为普通百姓做点什么好事。
标签: 大明 为皇 、 明朝最垃圾的 是哪个 、 朱允炆为什么不让射杀朱棣 、 常遇春的性格特点 、 元朝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