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岁月静悄悄吞噬的山乡,一个特别的春节让我的记忆永远铭刻。1969年,我和几个北京知青来到山西的一座偏僻小村,插队生活。与大城市相比,这里的日子简朴而艰辛,但正是这里,那个寒冷而温暖的春节,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人间的情谊。
当时,我们十几岁的小身影离开了家园,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在那个冬天,我们不仅要面对严酷的自然,还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大部分知青都选择回京过节,只有我和另外两个男生留在村里度过这个重要日子。
那些年的冬天,是那么地寒冷。当时我们居住的地方漏风,不仅无法烧暖炕,更难以生火。室内温度低至零下五、六度,水缸结冰,脸盆水冻成冰块,即使是墨水瓶中的墨也变成了冰坨。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只能围着微弱的煤油灯,搓手跺脚,对着空荡荡的小屋思念远方亲人的眼泪几乎流得下来。
就在此时,一群老乡孩子来到我们住处,说他们家大人邀请我们去做客。我知道,那时候老乡们都不富裕,一年的麻油只有斤两,加上十几斤面粉分给每个人,这样的邀请对于我们三个小伙子来说实在太厚重了。但孩子们见我们犹豫,便坐在门槛上不肯走,我们商量了一番,每个窑洞待一会儿就转移到另一个家,不要给他们带来太大的负担。
山村静谧,每户烟囱冒出热气,他们家的窑洞散布在半山坡上的每一角落。而我们的步伐伴随着手电光穿越崎岖的地形,一次次拜访那些温馨如初的大家庭。一进这些窑洞,就能感受到那份淡雅而浓郁的节日氛围,全家人围坐在炕上,包饺子、炸油糕,把一年来的好东西全拿出来供奉。这一切都让我忘却了刚刚体验到的寒冷和孤独,而是一种无比的心暖意融之感涌上心头。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聋老汉家的场景。那位七十多岁的聋老汉,他的一位哑巴媳妇,她因病失音,如同他的耳朵一样失去了声音。而有一位知青曾尝试针灸,以治愈她的哑默。不过尽管如此,最终她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分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当我们的足迹经过那里时,即使那位针灸专家已经回京,但他们全家对我们的款待依旧如同过去一般热情,用力塞饭,将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疼爱,无论是饼子还是炸糕,都用尽全力送达我们的怀抱,让我們吃得十分舒心满足,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热烈”、“慷慨”。
第二天清晨,当除夕未及访问完所有家庭后,又有许多老乡家的孩子们送来了各种美食——饼子、炸糕等佳肴,这些都是他们精心准备好的礼物,为此,我感到既惊喜又难以平衡,因为这些都是来自于这片土地上的纯真善良,它们将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个记忆点,也是我走向社会并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共享快乐与困难的一个起点。
那个春节,我从知识分子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与普通农民一起经历了一场简单但极其珍贵的人际交往。在那个被时间渐渐遗忘的小山村,我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与友爱,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直到今天,是关于人类情感最为真挚的一课。
标签: 孝庄皇后 、 朱元璋为什么传位给朱允炆 、 朱元璋的历史评价 、 明朝历代帝王简历表 、 中国历史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