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两个阶段的开门迎闯军问题曹化淳有没有

明朝末年曹化淳是否开门迎闯军的真相考察

公元一四年,甲申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李自成能够轻易攻破北京城,是因为有人在关键时刻开门投降。关于这一点,《明季北略》第二十卷中记载:“贼攻西直门不克,攻彰仪门(又称广安门)。申刻,门忽启。”据此流传很广的是曹化淳开了广安门迎接闯军。但是,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

曹化淳本人坚称自己早已告老还乡,在甲申年已经六载没有在京城。这意味着他当时并非守卫北京城,也就不会有“打开大门”之举。《再生纪略》中提到,“三月十四日起复内臣曹化淳戴罪守城”,表明他是在被起复后才返回北京,而不是随后几天。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在短时间内,他也无法及时到达并参与这次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说曹化淳主动开门让敌人进入纯属虚构。这场混乱实际上是由回族居民所引发,他们趁机打开了外城西南隅的烟阁地区的大关,当晚便导致了外城陷落。

王世德的《崇祯遗录》进一步证实:“十八日,贼攻广宁门急,群回倡乱开门……次日,大城遂陷。”这里提到的“群回倡乱”直接指出了责任归咎于这些回族居民而非太监或其他官员。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确凿证据和多方矛盾信息,我们只能推测那些涉事人物可能遭受了一定的误解或误导。而且,从历史文献来看,更像是那些居住在烟阁地区的回族民众扮演了关键角色,而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人物——曹化淳。在这个故事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微妙的情感与政治纠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