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派的变迁历经700年,自1128年金军攻宋后,东京留守杜充开决黄河大堤,以水为兵抗击敌人,这一举措不仅阻挡了金军的南下,也引发了黄河分支南流至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地区。最初,南派黄河未形成稳定道线,分股夺取泗、汴、睢、涡等多条河流,并最终夺淮入海,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直至明朝嘉靖与万历年间,由于几任重臣如潘季驯的治理尤其在万历时期,当下的修防工程趋于稳定。然而到了明清交替之际,潘季驯留下的防护设施逐渐失修,再次激化了水患问题。在康熙前期,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下游区域。康熙时期,他任命了一系列负责治理黄河的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靳辅。他在位期间(康熙十六到二十六年),靳辅对黄河进行了深入治理,其中重点放在两个关键区域:首先是江苏淮安清口处,与运 河交汇的地方解决了由此引起的洪灾和干扰;其次是在“里下河”区,即高邮与宝应附近低洼地带,那里的地势易受雨水侵蚀且难以排放,因此成为他治理重点之一。
标签: 康熙死因真相大白 、 朱瞻基历史简介 、 明朝的16位 都有什么趣事 、 大明皇后孙若微原型 、 孙若微杀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