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书法艺术探究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来自上海的《杨永健书法作品集》。细读其间,感受到了他在书法上的点点滴滴的沉稳与跳跃,一种流畅而深邃的美感,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永健,1948年出生于浙江海盐,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还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和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此外,他还是国家高级美术师,并且致力于书画教育和理论研究。他的一系列著作,如《怎样写好楷书笔画》、《怎样写好楷书结构》等,不仅为他的学术贡献增添了一份光彩,也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创作上,杨永健既恪守传统,又敢于创新,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智慧的独特理解与运用。他的楷书作品融合了晋唐两代之精华,与北碑相得益彰;规矩严谨却又不失灵动活泼,让人感觉到一种深厚的艺术魅力。而他的行草,则以自由自然的手腕表现出转折变化,无论是纵横交错还是墨水涌动,都透露出一种匠人的神韵。杨永健在点画运作、结构构建以及情趣营造方面都下过极大的功夫,使得每一字,每一笔,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尽管我未能亲眼目睹他挥毫成形,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他执笔时,他将身体各部位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上下齐整”、“左右平衡”的效果。这正如古籍中的描述:“落笔即有千秋大略。”
王羲之的话语,“先天地,然后物类,物类然后言辞”,反映的是一个高度审美的心态,而这一审美观念也是杨永健所追求的。他注重点划工细、完备,因此每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以确保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在这种精神状态中,我们才能看到他如何把握时间,将忙碌与宁静并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处理人际关系时温文尔雅的一面。(图源:《杨永健作品集》)
标签: 中国历史年代表完整图 、 明宪宗为什么不与万贵妃合葬 、 孙若微评价三代帝王 、 康熙大帝人物表 、 朱棣的妃子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