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智谋与自然界的和谐中国武术败给跆拳道的启示

我对此问题感到好奇,为什么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会败给了跆拳道?这个问题让我深思。回想起孙子兵法中的智谋与自然界的和谐,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记得我有个同事为他上小学的孩子报了个跆拳道班。我曾问他:“学武术多好,干嘛要学外国拳?”他回答说:“你真老土,现在只有跆拳道的培训班,哪儿有教武术的呀。再说暑假也就一两个月时间,要是学武术,孩子也就刚学个基本功,跆拳道都能踢木板了。”

同事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意识到他的观点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当年学习武术时,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一个暑假的时间,我们只能练习一些基本功,如正踢、侧踢、里摆、外摆等,这些动作虽然重要,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

回想起来,我们当年练习旋风脚时,都要琢磨它在技击时的作用,但始终没有彻底理解。而甲组长拳中的侧空翻动作,更让人疑惑,它似乎缺乏实战价值。在那个时代,我们更渴望能够学习民间师傅教授的一些实用技巧,而科班教育往往重视套路和对练,却忽略了技术实战性的培养。

现在看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认为是“花架子”,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且,由于缺乏真正对抗性的训练,小孩们容易疲倦,不愿意继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孩子选择学习其他如柔道和跆拳道这样的运动,因为它们既具有趣味性,又能提供实际技能。

我还记得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推广国术的情况,当时尚云祥先生开设形意拳班,但学生因为枯燥而流失不少。他这种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培养出几个入室弟子,却阻碍了武术普及和发展。而现在柔道和跆拳道能打进奥运会,与其强大的对抗性和接地气有关,而我们的武术则因为包装不足而错失良机。

因此,我呼吁相关部门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使之能够吸引下一代,让他们重新走进武术世界。我们不能只是站着说话,看着别人转体360度,那有什么用?我们需要腾出空间,让那些坐在那里说话的人也能参与进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