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志最新一期上,署名文章作者靳友成对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是全文内容:
告老还乡,又称为告老还家,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制度。这是一种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方式。
在我国古代,也有相似的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并不普及到其他职业。常见的退休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在《春秋公羊传》中,“退而致仕”被解释为交换权利于君王。
这个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最终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完善。但“退休”这一词汇直到唐宋文籍中才开始出现,如韩愈《复志赋序》中的“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这项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定,大夫七十岁便可提早离职,但实际操作中也有例外,如唐朝允许因疾病或受伤而提前申请离职;明朝则规定如果官员身体衰弱或者无效力,可以随时要求离职。
主动请辞并归返家乡的情形,即所谓的“告老还乡”,主要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权力斗争激烈的情况下选择退出;第二种是在心无旁骛,不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情况下选择回归田园生活;第三种是在体弱多病无法继续承担重任的情况下申请提前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请求可能会得到批准,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遭遇拒绝,如张禹曾经多次请求因为健康问题提前离职但未能获得同意,只好继续留守岗位。此外,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制度对于人才流动和农村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标签: 明朝十六位 图片 、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了朱棣 、 孙若微到底爱不爱朱瞻基 、 明朝几个帝王 、 朱元璋杀了多少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