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黑白的典故
颠倒黑白成语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此句由屈原《九章·怀沙》中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一句演化而来。屈原受楚怀王信任,遭到奸臣嫉妒,经过多次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次疏远了屈原。屈原痛恨奸臣的丑恶行径,遂作《怀沙》进行讽刺批判。原句本意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高等的说成低下的。
颠倒黑白是什么意思呢?它意味着把事实 upside down,将是非混淆,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比喻指鹿为马。
历史上的故事里有这样一个例子,那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之家,因其才华横溢和忠诚,被任命为左徒,但他对内主张改革,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策略,这触犯了腐朽势力的利益,他们通过谗言中伤,使得楚怀王逐渐疏远了他。
公元前313年,当秦惠文王派张仪诱使楚国与齐绝交换取六百里土地时,屈 原极力劝谏,但被放逐后,他看到秦军进犯、国家灭亡,他选择了死,以希望以死警醒昏庸之辈。但他的牺牲并未唤醒那些不愿听从良言的人,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覆灭。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那种总爱颠倒是非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像那位忠心耿耿但最终悲剧收场的大诗人一样,不畏强权,不忘初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正义和真理的一致立场,即使不能改变结果,也能保持自己的一份清高和尊严。
标签: 常遇春善终了吗 、 朱元璋后代世系图 、 常遇春的子孙后代 、 朱瞻基一生最爱的女人 、 明朝最强势的 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