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资料初三上册中你知道吗行将就木的典故里藏着怎样的深意

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意吧!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棺材即将装满尸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儿子,因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骊姬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不断设下陷害申生、重耳和夷吾的阴谋,最终导致申生的死亡。重耳和夷吾先后逃离国家。

重耳带领忠诚的臣子逃到狄国,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在这期间,他娶了狄国俘获来的姑娘季隗,并有两个孩子。然而,当他得知晋献公去世并被告知太子的奚齐已经被杀时,他决定返回家乡。

在告别季隗前,重耳对她说:“如果我在二十五年内不回来,你可以改嫁。”季隗泪水涟涟地回答:“我现在二十五岁,如果再过二十五年,我就会是五十岁,也就是快要‘行将就木’了。但请允许我等待您的归来。”最终,她坚持等待直到重耳回归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用来形容人寿命已尽快要结束,而“行将”指即将发生,“木”则指棺材,这个成语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生命有限性的忧虑与感慨。

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行将就木”的其他信息:

【例句】:老夫虽然身处晚年,但依旧心怀希望,不愿早早“行将就木”。

【拼音代码】:xjjm

【近义词】:枯萎、气息微弱

【反义词】:蓬勃发展、壮大无比

【灯谜解答】:桁(梁);桨(船)

【用法】:作为谓语或定语,用以形容人的生命状态,即快要结束。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行将就木”的字面意思,还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