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1599~1645) 明末大将。字昆山。今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从军后更有用武之地,加上他多智多谋,很快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明崇祯元年(1628年),宁远兵变时被撤职,后又复官至游击。在曹文诏援玉田、丰润等四城时,因作战有功,加上士兵又都拥戴他,所以,在隶属昌平督治侍郎侯询部下时,由侯恂推荐为副将。后因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王朝调兵遣将农民起义,左良玉被调往农动的前线。在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屡次交战中各有胜负,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遂拜“平贼”将军。 明崇祯九年(1636年)左良玉与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领导的农民军在河南偃师一带交锋中胜少败多,巡抚杨绳武左良玉兵强而败,属“避贼”所致,责令其戴罪自赎。 明崇祯十年(1637年)安庆告急,左良玉当时正在南阳与农民军作战,河南监军太监力促左良玉入山“围剿”农民军,左良玉拥兵不动,崇祯遂派熊文灿至安庆,请左良玉至安庆。可左良玉对熊文灿漠然置之,擅去郧县攻打张献忠。崇祯十二年(1639年)又与张献忠交锋,左良玉大败。因此,以“轻进”致败而贬三秩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后,在川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农民军受挫严重,献忠妻妾被捕,16农民军首要人物被害,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 杨嗣昌虽拜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人傲不 可用.除督师约束左良玉外,又暗许贺人龙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职,就在贺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友良玉的时候,左良玉在玛瑙山与农民军交锋中,胜农民军,杨嗣昌对贺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贺人龙因此怀恨在心。并将此事告诉立良玉。左良玉记恨在心,就在川陕一战中,杨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农民军,左良玉袖手旁观,杨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于左良玉观战不至,张献忠从容出川攻打襄阳,农民军大胜,杨嗣昌一气之下汤水不进而亡。崇祯十四年(1641年)又将左良玉削职戴罪立功自赎。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恂为督师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所属部下,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左良玉大败,损失惨重,退至襄阳。开封再战,左良玉不敢前去迎战。李自成遂攻打襄阳,左良玉渐病,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遂掠夺武昌包括漕粮盐舶。 清顺治二 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于南京成立,马士英执政,与东林党人互相倾轧,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以清君侧之名向南京进军.讨伐马士英,在途中安庆病逝。 征战四方 崇祯六年(1632年)即升至总兵官。到山西后,胜战涉县、辉县,继而在武安被歼,只身脱离。后左良玉得到昌平兵,于河南屡战屡胜。九月,与曹文诏等将领在武安合围民军。至十一月,叛军向王朴诈降,脱离包围圈,作乱河南。十二月,左良玉开始追击,二十天内肃清河南境内叛军,期间叛军主力高迎祥等人已去湖广郧阳,被称遇强则逃,遇弱则战。 史载左良玉军纪败坏,形同盗匪,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左部尾随张献忠占据襄阳城,城内百姓家家驻有左军,“淫污之状不可言”,以至于百姓“不恨贼而恨兵”。 崇祯十一年(1638年),追击张献忠,挥刀击之,献忠面流血。叛军因此陷入低潮。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复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谷城县城与房县。熊文灿令左良玉、罗岱率兵进剿,从襄阳起程,途中缺粮,士兵沿途采摘山中野桃、枣子为食,七月二十五日至房县。张献忠、罗汝才在播箕寨两山之间设下埋伏,诱敌深入,良玉中计,官军大败,罗岱被杀,左良玉拚命突围,士卒死者一万多人,脱困士兵不到千人。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荐良玉有大将才,拜平贼将军。 崇祯十二年,玛瑙山之战后,贺人龙以杨嗣昌背信,私下告知良玉,嗣昌欲夺其位,左良玉亦恨之,两人皆与杨嗣昌不合,长期拥兵自重,传檄不至。左良玉停兵不追,张献忠得以进入四川。贺人龙后为孙传庭所杀。 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师侯恂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部,良玉与李自成战于朱仙镇,良玉大败,退至襄阳。四月,李自成兵围开封,良玉见李自成军容甚壮,连夜拔营而逃,李自成率叛军追击,良玉“兵大乱,下马渡沟,僵仆溪谷中”,“弃马骡万匹,器械无算”。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故技重演,率部顺江东窜,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粮,未得补给,遂掠夺武昌而去。 南明时期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宁南伯,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左良玉尽出己掳掠所藏金银财物,价值二三万金,散给诸将,才稳住军心。弘光帝立,晋升为宁南侯。弘光元年(1645年)崇祯太子案爆发,良玉以“奉太子传国密诏”,“清君侧”为名,传檄讨马士英、阮大铖,临行之时,下令在武昌屠城。马士英急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行至草鞋峡时,黄得功等部已击败良玉。四月初一日,良玉至九江,已是久病之躯,初四日,邀江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袁责以大义,良玉疾甚,望城中火光,大哭曰:‘予负袁公!’呕血数升而死。其子左梦庚拘禁袁继咸,引兵东下,直通太平府,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三日梦庚率部投降清军阿济格部。袁继咸为清兵所执,不屈,被斩杀。
标签: 慈禧最疼爱的大格格 、 明朝历代 列表及在位时间 、 孙若微是皇后吗 、 康熙和朱棣谁更厉害 、 明朝历代帝王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