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宣传国家威信,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影响:
一是“朝贡贸易”完全靠明朝的补贴,导致明朝财政缩水。
二是“朝贡贸易”主要宣扬“国威”,影响了正常的对外贸易发展,导致唐宋以来中国逐渐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第三,由于“朝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导致民间走私活动频繁,影响社会稳定。
扩展信息
诸侯国的设置始于战国时期,例如秦兵器铭文中就有诸侯国二字。 汉朝避汉高祖刘邦之讳,更名诸侯国。 据《汉书》卷六《武帝纪事》载,元寿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王坤邪杀休屠王,率领四万余人,置五诸侯国。取之。取其地为武威、酒泉县。 《汉书》卷六《武帝本纪》颜士古评说:“自言属国者,保留国名,属汉朝,故曰属国。” ”又曰:“属国,分县远县,设之。 各县相差不大,则定县名。”可见,“隶属国”是中央王朝为了安置附属于它的边疆民族而设置的一种行政制度。建制为“蛮族宗师”,与郡同级。
元寿二年(公元前121年)至汉末,北、西、东三面各县:定安、天水、上郡、西河、婺源、金城、北地、前卫、广汉、蜀郡、张掖辽东、居延、辽东均有诸侯国。 大的拥有五六座城池,小的拥有一两座城池。 大郡割边远县置诸侯国,如割广汉北部为广汉都督,割去蜀县西部为蜀县都督,割羌为南部分县域划入前卫,将辽西部从辽总督辖区中割断。 属辽东属国。 对于小县,隶属州位于县内,没有其他名称。 比如龟兹属州,只是作为上郡的一个郡而存在。
属国有都尉、程、侯、干任等官,下设九译令,也有属国长史、属国契渠、属国行的官员。家庭。 官员皆为汉人或胡、羌部落首领。 属国都城的品级是两千多石,和西域卫都属于同一级别。 直属中央,治民统军之权犹如县令。
隶属国官统管隶属国兵,称为隶属国骑或隶属国胡骑,又称隶属国玄军(玄军即铁军)。 张掖属于国营精锐兵万旗。
历史延伸
对于前来进贡的国家,唐廷一般都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这种“贡”与“赠”的关系其实并不等同,对于朝廷来说得不偿失。 朝廷之所以知道亏钱,百无聊赖。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再也做不了这种亏本生意,朝贡贸易萎缩。 于是,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市场船舶贸易应运而生。 城市船舶贸易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到了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私人对外贸易是绝对禁止的,对外贸易全部以进贡的形式进行。 进贡的船只称为贡船。 朝廷还规定东南亚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广州登陆,日本在宁波、浙江等登陆,广州是指定贡船最多的港口。 这种朝贡贸易制度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朝一百多年。
唐代中后期,船舶贸易取代了贡品贸易。
什么是城船贸易? 世博贸易是中外商人之间等价的商业交换,相当于今天的市场经济,不再是朝廷说了算的不对等贸易操作。 朝廷和地方政府都会从这种交易中获利。 要管理好它,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法庭管理机构。
唐开元二年(714年),广州首次设城船使,管理对外贸易。
城船使有四项职责:一是对前来通商的外国船舶征收关税; 二是代表朝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进口货物; 三是代表朝廷管理海外朝贡事务,管理外商向皇帝进贡的物品。 为海贸总局,监督管理本市船舶贸易。
唐代广州对外贸易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船舶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为后世所沿用,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州是唐代唯一设市船使的城市,对全国行使对外贸易的管理职能。 地位特殊,享誉海外。 当时,各国前来向大唐进贡,都要先到广州。 广州随即选出首领,一人二人赴京,其余人员留在广州。 当时外国人称长安Mahachina,梵文意为大中华,称广州为China,意为中国。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转折点。 唐朝在广州建立了船舶贸易体系,从海路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国家大大增加。
宋代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不下50个。 广州已成为著名的外贸口岸,“万国衣裳,源源不断”。 大量的船舶货物从海外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往全国各地。 广州海运货物是从海外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往全国各地。 广州的货物除部分由朝廷直接运往北方外,其余全部在广州交易,形成了广州庞大的船货市场。 中外客商在这个货运市场上获得了高额利润。
1080年,宋朝廷正式修订《广州航运条例》,并在全国施行。 文章内容主要是船舶进出港管理、税收新规、专卖独购规定等。
外商优惠待遇是广州船舶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长期居住在广州的阿拉伯船主普希米父子,以及一位130多岁的阿拉伯老人,先后受到了宋朝高官的接见。
广州船舶贸易量最大的仍是阿拉伯,其次是苏门答腊和爪哇。
元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从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