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那些事
1.明成祖:朱元璋(1328-1398)
12岁全家迁往太平乡古庄村
17岁那年,父母、哥哥和侄子相继去世。 出家于中坜皇觉寺,后游淮西
21岁,回到皇觉寺
25岁加入国字兴军
26岁,回乡招募徐达等人
29岁,攻陷吉庆,改名应天府(今南京)
34岁封为汉宋武公
37岁,号称吴王,仍沿用汉宋年号,李善长、徐达为左右大臣
四十岁,吴元年,前年,孝明王驾崩
41岁,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利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
43岁,十皇子登基,功成名就
48岁,空空如也的印盒
53岁,胡惟庸案被发现,总理制被废除
58岁,郭恒案
63岁时,李善长、卢仲衡被处死,《赵氏奸党录》公布
65岁太子朱标病逝,太子朱允炆即位
66岁,兰玉案被发现,颁布《逆臣录》
70岁南北考场案发
71岁,病逝
2.(明徽宗)建文帝:朱允炆(1377-?)
1岁,出生,朱标次子
16岁时,朱标两个月病逝,九月被立为太孙
22岁继位,改年号建文
23岁,齐秦受到重用,黄子诚、方孝儒、燕王朱棣造反,靖难之战打响
24岁,朱棣率军进攻南昌,大败
25岁齐秦被废,黄子诚为燕王治病,朱棣却继续征伐
26岁,朱棣进攻南京。 靖难之战结束,下落不明(后记:朱允炆出家放弃夺权,朱棣如释重负,二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3.明成祖朱棣(1360-1424)
1岁,出生,朱元璋第四子
11岁被封为燕王
17岁,娶妻许氏为燕王妃
21岁住在北平
23岁,认识了姚光孝
31岁击败奈尔布华,大获全胜
39岁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
40岁,建文帝伐藩,朱棣起兵,靖难起兵
43岁燕军攻陷南京,朱棣即位
44岁,改北平为北京
45岁,朱高炽被立为太子
46岁,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名马三宝,太监;下西洋一方面提升国家威望,进行贡品贸易,另一方面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他一生七次下西洋,终于游历。)
47岁,建北京
48岁完成《永乐大典》
51岁,皇帝卫国,亲征
52岁,长孙朱瞻基被立为太孙
55岁,二次亲征
61岁创办东厂,下旨迁都北京
63、64岁,亲手征服漠北
65岁,亲征阿鲁泰,战死途中(生于战火,死于征途)
4、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
他登基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蟋蟀,因此受到了大臣们的批评。 他的皇位竞争对手是朱高煦。 杨士奇、杨荣、杨璞、杨立宝继位。 继位后,他们为朱元璋时期的冤假错案平反平反。
5、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
由于废除丞相制,处理政务变得更加困难,皇权分为内阁的草拟权和天皇的批赏权。 后期设立内学堂,提高宦官(太监)的学识和文化水平,后期授奖权逐渐转移给宦官。 (四里间、御马间:太监衙门中权力大的人;四里间兵笔太监代替皇帝行使批红权)
6、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太监王振,王振扫清了垄断的障碍:太后、文官系统(内阁)、皇后的权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杀。
听王振谗言,亲征冶县,土木堡之战战败,沦为冶县人质。
当朱祁钰病重不能下床时,他与石衡、曹吉祥、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再次称帝。 但是,因为他忘了废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导致明朝同时有两个皇帝。 有一个笑话。
(徐有贞用“意志”谋杀了于谦)
7.明宗:朱祁钰(1428-1457)
因朱祁镇先被挟为人质,被大臣于谦及众大臣推举为新皇帝。 亲眼目睹大臣们在朝堂上将王振玉打死,他很害怕,不敢即位。 在于谦和大臣们多次劝说后,他“自愿”继位为代宗。 (土木工程变更)
8、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
万贵妃,一对相差十七岁的姐弟
五派:
【盘后派】(1)春派:梁芳,为皇妃研制壮阳药(2)荣休派:万贵妃(3)长生派:李子兴,研究长生不老之法
【敌对阵营】(4)混合派:万安、混子(5)监派:东监派、尚明(东厂); 西监派王志(西厂)
9、明孝宗:朱棠(1470-1505)
即位后整顿清扫五大派系
王舒(直言不讳,当代“雷锋”); 马文生(肃清兵部贪污30余人)
刘健(破)、李东阳(阴谋)、谢迁(谈)
10、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太监“八虎”受到重用,刘健、谢迁因听信刘瑾谗言被贬。
王守仁背诵; 朱宸皓造反,王守仁、孙遂极力相救。
11、明世宗:朱厚从(1507-1567)
她半夜被宫女勒死,险些丧命。 这件事之后,她再也没有上过朝堂,一心修道,希望能成仙。 后来因为炼丹吃了很多重金属就死了。
嘉靖晚期的四大名著早已风靡一时:《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
党派关系:张聪VS夏衍(为了夺权)
夏言VS严嵩(前期刚直孝顺,后期拍马马虎虎,奸臣)严嵩胜
严嵩VS徐阶(敢于说真话,不怕强者) 徐阶获胜 徐阶因海瑞撤退事件被高拱利用,失势。
杨继盛:以死进谏弹劾严嵩,被严党陷害进“太监”,徐阶请陆兵照顾后,在狱中关了三年,最后被严党杀害严党。
胡宗宪:为报效国家,故意接近严党赵文华,成功取得严党信任,杀死张靖,升为四品,与余抗日大佑、徐渭,抗日路上的两个敌人:王直、徐海(汉奸)。 因早期加入严党赵文华,后来严党垮台时受到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戚继光:抗日英雄戚家军经过严格考核,通过批判吸收《孙子兵法》,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十一人阵。 根据作战地点的变化,衍生出五人阵和三人阵来击败倭寇。 张居正死后,他被牵连为张居正一党,辞官归乡自尽。
张居正:嘉靖年间,为免朝堂大乱,请回乡。 在归途中,你经历了百姓的疾苦,看到了“富贵酒肉路冻死”,立志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 .
万历年间,实行张居正变法(变法不变法)。 首先,引入了鞭子法,将徭役从实物转化为货币; 对于张居正来说,到年底,能否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看他的表现了。 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目标达成率定为90%,未能达成目标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后因繁杂劳累,病逝。 由于前期改革,对朝政的控制引起了众多大臣和万历皇帝的不满,死后家被抄家。
海瑞:为官清正廉洁,不受贿赂,政绩卓越。 后经徐阶推荐出任应天都督,因性格耿直,要求徐阶一视同仁归还儿子所夺的土地。 高恭趁着地退事件被辞官。 后来在万历年间复活了,但实际上皇帝并不想用他,他只是给全国人民做个表率,后来病逝了。
12、明穆宗:朱载侯(hou)(1537-1572)
高工改革(隆庆新政):潘继勋(水利学家); 尹正茂(军人); 王重固(军官)高恭还推动了明朝与蒙古之间的贡品往来,双方近百年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后被太监冯保、张居正联手陷害,被免职。 (将“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少年如何称帝”)
13、明神宗:朱懿钧(1573-1620)
张居正改革
宁夏之乱:李如松援朝抗日
申时行VS姜东植、李治、杨克利(三位言官在张当权时吃了不少苦头,因申时行是张的心腹,现任大辅,多次上书万历皇帝,希望带着沈世行被弹劾做官,但最后因为牵涉的人太多,皇上将三人降级,以免势力进一步扩大。)
为在“立国之争”中稳住皇帝,沈时兴写了一封密函“只以亲戚评断,勿因小臣干扰大典”,但这封密函却被误传到了礼部尚书罗大洪手里,事情越闹越大,只好辞官回家。
立国之争:大臣们要皇上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所以想立郑贵妃的三儿子朱常勋为太子。 最终,皇上迫于各方压力,立朱常洛为太子。
东林党:顾宪成; 醒目的案例;
平定努尔哈赤叛乱
14、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当上皇帝一个月后,郑贵妃因献上八位美人,爱美成性,再加上身体比较虚弱,吃了太多壮阳药,又吃了很多江湖郎中开的泻药,不能生病。 服下“丹药”后,他就死了。
红色药盒
15、明熹宗:朱由孝(1605-1627)
皇帝不怎么识字,喜欢做木工。
郑贵妃的“移宫案”; 杨炼
东林党掌权又失权; 努尔哈赤攻势受挫,边防线布局完成(山海关-宁远-锦州)
魏忠贤(内奸太监),为非作歹,“六君子狱”
袁崇焕:打败努尔哈赤、皇太极; 宁远大捷后做官; 到了崇祯时期又被利用了,但是他杀了毛应龙,因为先斩后奏,让崇祯很不高兴。 后因官员上书说他与乾隆熙私通,涉嫌谋反,被崇祯下令处死凌迟。
16、明崇祯:朱由检(1611-1644)
他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一批宦官。 在位末年,天灾人祸,内乱不断,外加皇太极频繁进攻,最终自刎。
钱千依VS温体人和周妍茹
西北之乱-镇压者:洪承畴、曹文钊、左良玉、陈启玉
陆相生孙传庭VS高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