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技建筑文学教案

迈畅明朝历史网

一、明代科技、建筑、文学名师教案 1、课程内容:认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百科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影响。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您可以体验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业情况分析本课内容比较分散,七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表格让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力。 3.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研究明代在科学技术、建筑、文学艺术三个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列呈现,重点是技术和架构。 研究这三个部分,应将其与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教学目标 1、核心能力:历史学科的五项核心能力是历史学科唯一的核心能力。

 

2、物质史观、时空观、历史证据、历史解读、家国情怀。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阐释的核心能力。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教材,完成自学试题,熟记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等相关史实; 目标2:列表总结明代科技成就,分析其价值和特点,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 (重点)目标三:了解明长城示意图和明代北京城平面图,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特点,欣赏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重点)目标四:罗列明代文学、戏剧作品及其特点,分析总结科技文化成果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 (要点)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教师:玩

3、视频:最美的长城 雄伟的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历史悠久、工程宏大、气势磅礴而闻名于世。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2. 教授新课程并提供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学习。 (一)提供自学任务:任务一:【自学背诵】结合电子教材或教材,完成自学试题,背诵与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相关的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查,结合教学结束——课前预习——明代技术、建筑与文学指导任务清单、任务一、明代技术、建筑与文学自学测试、答案分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二)合作探究及任务呈现:任务2【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列表,总结《明本草》、《天工开物》、《农政》的作者,

4.内容和价值。 2、三位科学家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这三部作品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题纸,分组探究问题,并写在探究题纸上。 教师提出问题并总结解释。 PPT演示题 1、阅读教材清单概括了《明代本草》、《天工开物》、《农政》的作者、内容和价值。 教师呈现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呈现答案。 作者、内容、价值,《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药飞。 药材0余种,形态图1100余张,对药材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了药材的产地、颜色、气味和主要疗效。 收录了总结前人成果的芍药方11000多张,是丰昌药理学的宝库。 《神造人类》宋应星对18个生产类别的物品、生产工具、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用120多幅插图来概括和全面地描述先进的科学技术。

5、广泛传播徐光启服装政策全书,涵盖十多个门类、60册、约70位学者的先进经验、技术创新、创新研究成果。 综合设计意图:表格呈现历史问题,直观、清晰。 PPT展示问题2。【合作探索】三位科学家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无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到科学家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 PPT演示问题3.这三部作品有什么特点? 。 老师总结。 (一)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经典和成果进行梳理和实证总结。 (二)世界领先。 (3)体现西方文化的引进,如《农事全书》等。 (4)对自然科学的探索较少。提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索】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填写明长城的起止位置王朝和分裂

6、分析明代修筑长城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长城的特点。 3、阅读明代北京城平面图,描述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题纸,分组探究问题,并写在探究题纸上。 PPT题: 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填写明长城的起止位置,分析明代修筑长城的目的。 老师给学生展示1: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标记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学生2: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下的骚扰。老师补充道:明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至现在——日 河北省山海关市、秦皇岛市,穿越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总长度全长约6300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坚固、最完整、最雄伟的长城。

7、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秦汉古长城。 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 城墙的高度和宽度根据危险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山上险地的墙体较低且狭窄,而平地险地的墙体又高又宽。 除直道外,长城沿线还修建有各种城池、关隘、关隘、敌楼、烽火台、炮台等。 它们与城墙一起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为了便于对整条长城的防御管理和长城本身的修建和维护,明朝将整条长城分为九段。 各节分别设在一个城镇,驻扎重兵,并任命一名将军(又称守备)官负责。 展示山海关和嘉峪关的图片。 并解释。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部。 是华北、东北地区交通的必经之路。 关城北依苍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而得名。 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

8.海滩是长城的西端。 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道重要关隘,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因其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长城精神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团结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毅力的民族精神,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PT题: 2.根据所学知识,总结长城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建筑规模最大; 最独特的建筑风格; 最完善的防御系统; 最丰富的文化内涵; PPT题: 3.阅读明代北京城规划,描述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老师给你展示了明代北京城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教师总结。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内城组成。

9.外城。 北京整个城呈“凸”字形,中轴线南北走向。 从宫城到外城,一切都沿着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布局均衡,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老师补充道:皇城在宫城外,周长9000多米,有6座城门。 故宫,即紫禁城,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的核心。 内城在皇城之外,周长约23公里,有九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有七个门。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称“紫禁城”。 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 它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10.“遗产”。 提出任务: 任务四【合作探索】 1、列出三部明代小说的名字、写作时间、作者、主要内容、价值。 2. 告诉我们您所知道的这三本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本。 有趣的故事,并分析历史小说与历史作品的区别。 3、分析总结明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PPT题: 1、列出并概括三本明代小说的名称、写作时间、作者、主要内容、价值。 教师创建一个小组。 作者写作时间、主要内容和价值,学生总结填写,教师提供答案。 书名、作者写作时间、主要内容和价值。 三个王国的浪漫史。 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这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的历史小说《水浒传》以北宋宋江起义为引人入胜的题材,描写了梁山伯万亿英雄起义的曲折发展过程。 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11、明朝以玄奘在西方的行为为原型,创作了唐代僧徒四人不畏艰难的故事。 《生死爱情故事1》充满了追求个人幸福、解放个性、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理想。 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平。 2 说说你所知道的这三本小说中最有趣的故事,并分析历史小说和历史作品的区别。 学生叙述、历史写作:准确再现已发生的事实。 历史小说: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作,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小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事实。 3、分析总结明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原因:主观原因:科学家自己坚持

12、不懈努力。 客观原因: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三)课堂小结 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古典文化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公民文学蓬勃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如《三观》等。古典小说。 同时,在建筑方面,我们给我们留下了长城、故宫等世界级经典,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华。 (4)知识结构任务5:【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明代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小说艺术 明代的科技文化在全国的发展(5)互动训练? 请拨打互动学习卡,使用课堂培训——互动培训、互动学习、及时考核、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还有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6.课后作业。 请一一完善课后作业栏目,查看明代的科技、建筑、文学。 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练习。 7.拓展与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与提升栏目资源或向学生推荐教师端教材及拓展与提升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与提升名师微课:农业政治全书微课:北京城与长城建设微课:实用科技伟大成就 教学视频:明代科技文化繁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