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一江之隔明代能臣胡光谢缙的轶事

【keywords start】明朝皇帝与名人【keywords end】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胡光和谢缙应该算得上是名人,尤其是谢缙,被誉为“明朝奇才”。 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他们可谓是老乡、老乡、同学、同事、儿女。 他们演绎了许多是是非非的故事,至今仍为家乡人们所津津乐道。

blob.png/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素有“人文发源地、正义之国”之称的吉水县,恩江两岸诞生了两个婴儿,犹如两朵冉冉升起的“初升婴儿”。文曲星”。 ”,为庐陵大地增添光彩。

恩江与赣江交汇的东岸,是古吉水县。 太平山脚下、鉴湖畔,有一座破旧的“书香世家”。 男主人杰杰,元末进士,第二巡抚,第五进士贡。 父亲去世之日,赠礼官员,参政。 总督没有参拜。 战后回到家乡,致力于写作、办学、培养人才。 明初,有人赐他官职,他却拒绝了。 他家道中落,生活艰难。 他还兼职卖豆腐贴补家用。 女主人姓高,名妙英,字舒婉。 她也出身于书香世家。 她善良又聪明。 她从小就读了很多书。 她不仅能分析历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等书籍,而且擅长楷书、小隐录,是谢缙的启蒙老师。 谢晋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知识渊博,口才很好。 他被称为“神童”。

在恩江西岸、赣江东岸十公里处,有一个山清水秀、树木茂盛的村庄——胡家边。 那一年,胡家附近的“长林书店”诞生了一位少爷。 姓胡,名光,字光大。

胡光的故乡胡家边村是一块风水宝地。 位于吉水与吉州交界处,面临清澈蜿蜒的赣江。 前面是孤翠的螺子山和清雅的白鹭洲; 后面是著名的天宇山,后面是铜锅滴水瀑布、佛教圣地清源山净居寺。 正如胡光、谢缙后来的好友兼同事杨士奇(现太和县人)来访时所称赞的那样:“前有金螺白鹭,后有清远奇观,石龙,与芙蓉、天镜山峰完全不同,左右遥望,不愧是江南最美的地方。 胡光也出身书香世家、官员世家,实际上是南宋名臣胡权的后裔。 胡光的高祖胡敬之,是胡权的七世孙。 南宋末年,任秀子郎。 他率全家从庐陵项城(今清远区知下镇)迁居吉水县大周上(今清远区田峪镇)。 甲边村)成立创业。 胡光的曾祖父胡米高、祖父胡定祥、父亲胡寿昌都是儒家学者,在村里以德行闻名。 明初洪武年间,胡寿昌被选为文学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广西巡抚。 后任彭州太守,后任延平府太守。 他为官清廉,品行正直,爱国爱民,深受黎民百姓的好评。 胡光自幼威严,聪明好学。

胡光与谢缙同年(1639年)出生于吉水县恩江畔。 他们出身于同一个书香门第。 他们可以说是同一个耿人、同一个家乡、同一个出身。 他们是第一次见面。

blob.png/

谢晋的“学前教育”得益于慈母高妙英。 高氏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贤妻良母。 一方面,她同情丈夫在外教学校的辛苦,打理家务,卖豆腐贴补家用。 另一方面,她当起了女明星,还担任了洁瑾的启蒙老师,督促孩子们读书读书,在课堂上背诵诗歌。 。 解金稍大一些的时候,就拜解金的邻居兼朋友徐泰先生为师。 徐先生系吉水县平湖村(现清远区田峪镇平湖村)徐氏家族成员。 他欣赏解缙的刚直品格和敏锐的才华,将女儿苏娇许配给他,成为解缙的泰山岳父。 这是以后的故事了。 后来,解缙受其父解缙直授,又师从胡光。 原来,胡光八岁丧父,受叔祖父胡震培养。 胡光年轻时师从伟大的儒家黄仲琪。 穆凯才华横溢、名声大噪后,又因远房姨表弟的缘故,师从老老师凯凯门下学习。 先生,我和谢晋有过直接的互动。 同学们互相讨论,友谊越来越深。

凯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但遗憾的是他一生并没有多大成就。 年老后辞去职务,专心办学。 他取得了很多成就,真是令人惊叹!

洪武二十年(1387年),其子解缙参加洪都乡试,第一名,一举成为江西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金陵试中,谢氏两个儿子谢纶、谢缙及女婿黄金华一同考中金陵试。 江西吉水“一科三进士”的消息轰动南京城,传遍全国。 真是太神奇了。 老夫的教育真有用啊!

最好的还在后头。 十一年后,明建文元年(1399年),谢先生昔日的学生胡光在乡试中考了第二名。 次年参加京试,获第八名。 殿试之策,用“近藏吕梁,动人心”之类的话语俘获了皇帝的心,非常符合皇帝的意愿,于是建文帝亲自将他提拔为第一名。 高中时期的状元胡光离开了家乡。

谢缙、胡光两位同学先后考中科举。 胡光是高中状元,谢晋也是状元候选人。 据说他的文章大气磅礴,文风犀利。 考官最初评定他为“First-A”,并计划成为状元。 但其他考官认为谢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引起麻烦,所以故意将谢缙排在了后面,将他排在第七位。 谢晋虽然无缘榜首,但他的才华和名气却丝毫无法掩盖。

建文四年(1402年),“靖南事变”期间,燕王朱棣率兵来到金陵城。 惠帝朱允文与他玩耍,同朝官员解缙、胡光跟随他。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即位,重用谢缙、胡光等一批旧朝名臣。

明朝胡惟庸案后,宰相一职被废除。 朱棣设立文渊阁,代替宰相参与国家的和平与战争、任命诸侯、用人、征兵、赋税、役役等军事政治决策。 他直接服从皇帝的命令,这有利于朱棣掌控政务。 文渊阁如此重要,朱棣选入内阁的人当然非同凡响。 他们包括谢缙、胡光、黄槐、杨士奇、金有子、胡彦、杨融,内阁七人是谢缙。 谢晋和胡光这两位吉水同乡,老耿又是老同学,在新朝再次成为同事。 当然,还有太和县的杨士奇和新干县的金有子。 可见,吉安文风正盛,人才辈出,难得一见。

blob.png/

永乐元年至永乐五年(1403年至1407年),这是谢缙为官最辉煌的时期。 任文渊阁总辅,主持政务,发布命令政策,兼任《太祖实录》社长兼主编。 《永乐大典》在中华文化史上构筑了一座金字塔,闪耀史册,永垂不朽。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解缙因“立太子之争”,遭到奸臣谗言,被朱帝罢官。 翰林学士、左春芳学士胡广进接替解缙为内阁首席大臣。 胡光行事深思熟虑,谨慎小心。 他多次陪同朱棣北伐或巡视,并跟随朱棣制定计划。 每次立功,奠石立碑,皇帝都命善于文字的胡光书写,深得朱棣信任。 胡光还阻挠了成祖禅宗的意图,并提出停止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属。 他平定了许多不平事,关注百姓疾苦,成为永乐时代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至今,相传吉水“隔江二相”,指的是吉水恩江两岸的谢缙和胡广。

胡光与谢金童在文渊阁共事。 有一次朱棣宴请他们。 席间,朱棣说道:“你们出生在同一个街区,一起长大,担任过同样的官职。解缙有一个儿子,胡光可以把他的女儿嫁给他。” 胡光回答说:“我妻子刚刚怀孕,还不知道性别。” 朱棣说:“一定是女儿。” 后来,胡氏夫人果然生下了女儿,她应了朱皇帝的“金言”。 朱帝指手画脚,解缙与胡光结为姻亲。

据说,谢缙被革职后,胡光后悔了这桩婚事,而他的女儿宁死也不悔,最终嫁给了谢振良。 这件事受到了批评。 事实上,胡光一生谨言慎行,做事一丝不苟,避免私事,又能“谈政”,因此始终深得成祖信任。 胡光从永乐五年(1407年)起接替解缙为内阁首席大臣,历时十一年,直至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 朱棣对他深表哀悼,并追赠他谥号“文穆”,赠礼部尚书。 他成为明代第一位被谥号的文官。

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冤死后,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才下旨赦免并返还被没收的家产。 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旨,为已去世五十年的谢缙平反,恢复官职。 谥号“文议”,为朝廷官员。

胡文穆光公和谢文仪景公,这两位庐陵先贤,为明朝永乐时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家乡人民也为他们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