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古代税制的改革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以田赋为基础的古代税制的设计与改革,对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存续至关重要。 结合中国古代三大税制改革里程碑,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以期为当今社会税制的健全和完善寻找有益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税制; 制度变革; 税制改革 中国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税制改革,唐代中叶的两部税法、明中后期的一鞭法、清初的一鞭法王朝 它是这些税制改革中最强大的三个。 它们的实施,不仅对稳定当时社会经济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税收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寻求一条符合当今社会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 一、中国国家税制改革的三大里程碑 1、两部税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口为基础的税收制度开始向以土地为基础、以资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转变税收。 纵观两税法实施前的中国税收制度,大部分是按人口征税,而按人口征税的前提是纳税人必须拥有相应的土地和资产。 由于唐初实行均田制,广大农民基本有田耕种,社会经济繁荣。
人口房租调控畅通,税源充裕。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特别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 唐朝政府控制的农户越来越少,税源逐渐枯竭。 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人均地租调整已经行不通,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收入。 唐朝政府为了增加收入,设置各种税目,肆意勒索钱财,使百姓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危及唐朝政权的存亡。 上述情况表明,旧税制改革刻不容缓。 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衍的建议,下令正式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财政收入,挽救了中唐以后的经济危机,稳定了唐朝政权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它为税收制度建立了合理的、新的征收标准。 此后,征税标准从人口转向土地和资产。 两部税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税制演变的起点。 土地兼并、贪官横行、赋税重劳、农民暴乱,这一切的社会矛盾开始集中出现和蔓延,明朝的统治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为缓和社会矛盾,挽救明朝危亡,明神宗任命张居正为内阁大辅,实行一系列富国强兵改革。
一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计一县赋役,量田数丁,收银尽,分官职,薪俸。 “ 一鞭法的实施是我国税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唐代的两税法,沿袭了清代的谱系入亩。 在当时,它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制约各级封建官吏和权贵地主敲诈剥削农民,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尤其重要的是统一征收白银,它把封建时代的实物税制变成了货币税制,基本上把封建国家的税收货币化了。 白银的普遍征收扩大了社会商品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萌芽。 一部鞭子法,在中国税制发展史上树立了又一里程碑。 3、取消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 清初,赋税制度仍沿用明代旧制,实行鞭制。 但自明末社会动荡以来,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人口的不断增长,失地失地的农民再也无法承受微薄赋税的重负,继续互相争斗。 他们要么流亡海外,要么隐匿户籍,不仅让清政府失去了征收小税的保障,也让清政府无法掌握实际人口,同时加剧了社会动荡。 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清政府逐步完成了胆定人目改革。 “贪定任目”的实施是中国税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清朝的统治和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亩为单位,简化征税原则,只按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
这样,既稳定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又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使农民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 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谭丁任牧取消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客观上起到了鼓励人口增长的作用。 此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增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当人口增长超过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由此看来,丁丁目的实施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税制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目前的税收制度。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是以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制度变迁。 变革能否进行,受到政治经济背景、政局稳定和财政状况、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 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政治经济背景因素。 在两个社会的转型期,春秋时期实行“亩征初税”,可以说反映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税制改革的影响。 影响,最初税亩制出台的时代背景是土地国有制度的解体,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劳动者的人身自由经历了奴隶-农奴-农民的变迁过程,所以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劳动者人身自由的变化,生产工具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必然需要税收制度的变化,以实现当时税收制度的功能。
然而,深刻影响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是生产力因素。 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粮食产量、劳动积极性等方面的改进,都会对税收制度产生影响。 2、政权稳定性和财政状况因素 政权稳定性对税收制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历代来看,税制在税率方面的调整伴随着朝代的兴衰。 从上述整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变化来看,实行“亩征初税”源于私田增加,生产繁荣,公田收入不能满足统治者的支出那时候,包括战争。 中唐两税法的施行,源于均田制度的破坏,政府陷入无田可均的境地。 自然,这与无地可收的金融危机相对应。 明朝中叶实行的“一鞭”是在明朝统治者贪污腐败,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大地主想方设法逃税,苛税残酷,政府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实施的资源。 这说明了政府财政状况对税制改革的决定性作用。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税制变迁是政府供给主导的制度变迁。 政府税制改革的驱动力是财政状况,其次是简化税收和管理方式以降低税收成本。 三、政府控制资源的性质 税制变革归根结底是社会各利益集团经济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经济利益的获得来源于政府对资源的控制。每个利益集团。 制度,特别是农业社会的土地产出型经营模式,决定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将决定土地税制的改革和调整,封建时期土地私有制造成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产生的政府与大地主之间的利益分配,一直是税制改革的一大动因。
三、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对于当今社会的税制改革,与古代社会的税制改革相比,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税制的变迁制度仍然是政府供给主导的制度变迁模式,但当今社会的税制改革需要考虑纳税人的反应,以及国际税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税制改革。 回顾古代税制改革在当时把握各种因素的成功和忽视这些因素造成的失败教训,对当今社会的税制改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的。 税制改革必须考虑国内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背景,特别是税制改革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 例如,我国现行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资产转让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和制度交易税的规定,就体现了产权制度改革对税制的影响。 二是税制改革要结合财政形势的变化,根据总量和结构的变化,适当调整各类税种的税率和起征点。 比如我国当前物价增长过快,央行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个人征税起征点的调整反映了财政状况质量和结构对我国税收的影响改革。 三是在税制改革中,要适当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税收制度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社会秘密参与资源配置的发展。
例如,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税收政策的变化,特定行业或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变化,反映了税收制度对资源调控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第四,从整个古代税制改革的总趋势来看,税制改革始终围绕税制公平化和简政化的方向展开。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人们无法忘记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制改革: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资源个税改革试点启动,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 未来五年,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降低营业税,调整消费税; 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分类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逐步完善地方税制,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收征管权》等。同时,我们还应从古代税制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益的理论借鉴。参考文献(9篇)韩万曲、江富阳 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分析 2006 楚红云 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三大里程碑 2000 刘庆军 刘春华 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评价 2007 王靖论古代税制制度 2010 杨志刚 税制要公平 何平中国史税负思想 2004 李香菊转型期中国税制变迁研究 杨欣清代社会变迁原因研究 2010 刘王成,何秋云 中国古代税制的变迁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