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清给我们带来的似乎是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 然而,现代历史研究的一些资料表明,明清时期统治者虽然对对外贸易进行了限制,但基本上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
当然,地理大发现之后发现了大量的银矿,经过全球贸易,这些银矿中一半以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这也是中国不大量生产白银,而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原因之一。
能够赚到大量的欧洲白银,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并没有我们平常印象中的落后和世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后期会明显落后于世界呢? 1. 中国的贡品贸易模式与欧洲的剑贸一、中国的贡品贸易模式
统治阶级唯一认可的贸易模式是朝贡贸易模式。 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认为,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王朝都是蚂蚁,而中国则把自己视为天国。
其他国家都是中国的附庸国。 但成为中国的附庸国后,他们就不会受到中国的压迫,只需要承认中国是他们的宗主国就可以了。
但是,定期向中国致敬还是有必要的。 这些贡品并不需要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拿出一些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土特产。
中国回馈给这些诸侯国的特产不仅仅是简单的土特产,而往往是比这些土特产价值高出几十倍的金、银、珠宝等。 在朝贡贸易过程中,诸侯国也可以带领当地商人与中国进行贸易。 这意味着,对于诸侯国来说,进贡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更容易获得利益。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本质上就是为了维持这种朝贡制度。 所以,中国的朝贡制度是围绕自身的无利可图,主要是为了提升国力,维护国际局势。
2.欧洲刀剑贸易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开辟了新的航运路线。 开辟这条海路的根本意义在于,政府支持个人,通过这些冒险活动赚到钱,这些钱可以交给政府。 航海家开辟新航道后,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新航道获取商业活动的资金,谋取自己想要的利益。
当时东亚和东南亚是香料的主要产地。 谁把香料运到欧洲,谁就有发财的秘诀。
除了金钱之外,欧洲开辟海路的最大目的就是将贸易和军事结合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刀剑贸易。 剑贸易意味着欧洲各国政府利用军队来保护商人,以便他们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商人赚取利润后,将一部分利润上缴给政府,政府则通过拿走这些利润来不断扩充军队。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欧洲出现刀剑贸易模式后,与军事挂钩,以利益为中心,因此极具侵略性。 当时中国的朝贡模式主要是为了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2、贡品贸易模式与刀剑贸易的碰撞
1、从明代中期开始,两种贸易制度相互碰撞。
欧洲人为了赚钱开始骚扰中国,但一开始由于国力和人口有限,始终被中国控制。
但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的军事发展迅速。 刀剑贸易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国家利用军事力量来维持贸易。
2、明清时期的贸易模式没有军事力量来维持。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的贸易模式已经逐渐衰落。 贸易顺差变成逆差,白银开始流入西欧其他国家。
两种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对外贸的支持程度。 明清时期,政府只支持朝贡贸易,不支持私人贸易。 欧洲承认私人贸易,并将派遣军队为私人贸易保驾护航。
刀剑贸易让欧洲人很快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进入了资本扩张阶段。 然而,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并没有盈利动机,反而成为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此外,清政府也不保护其私营商人。 因此,欧洲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和经济实力后,轻易地向中国打开了大门。
参考文献:《清史稿》、《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