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屏:明代中国皇家艺术与权力

公元十四世纪,明太祖的诸子(除太子外)被封为各地诸侯。 它们一方面远离政治中心,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保护明朝的“篱笆墙”。 这些封臣及其子孙也因此成为各自封地复杂贵族制度的核心。 否则,尽管他们在明朝早期和晚期因争夺皇位而受到极大关注,但他们普遍受到忽视、谴责和诋毁。

牛津大学著名艺术史学家克雷格·克鲁纳斯教授在其最新著作《扇屏:明代国王与他们的艺术》(以下简称《扇屏》)中,带来了对扇屏的一揽子研究。中国明代帝王研究。 耀眼的光芒,也让这些被遗忘的贵族们看得一清二楚。 柯教授打破传统偏见,孜孜不倦地收集新材料,令人信服地探讨了明代诸侯王的文化重要性和内在特征。 他提供了大量不同材质的精美物件图片,深谙古今,使他在写作中引用众多,思路开阔,运用自如。

柯教授一如他所有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明代社会风貌的新奇画卷。 由于在明帝国的文化中心首都和长江下游(江南)都没有藩属封地,本书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以前很少研究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封臣拥有丰厚的俸禄,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房产,享有皇室成员的特权地位和荣誉。 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政治统治权力,但他们的称号来源于古代国家的名称,如“晋王”、“鲁王”等。

柯教授以有限、零散、精彩的中国古代文献为基础,复原和描述了各地现已不复存在的明朝诸侯府邸。 遗憾的是,该书现存版本不包括中文原版。 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图像和物理材料——有些通常不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柯教授为明代的视觉和物质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

一方面,仅仅因为皇室血统而被分封的明朝诸侯,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视为寄生虫,被精英文人所鄙视; 另一方面,这些贵族在他们的封地生活中,总体上确实过着“国王”的生活。 此外,虽然诸侯很少离开封地,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在官僚机构任职,但他们与地方官员和旅行者交往,并与王朝的政治中心保持着重要联系。 柯教授明确论述了诸侯王在明代上流社会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全书大体分为书法、绘画、珠宝、青铜器等篇章,但材料又相互穿插。 同样,虽然每一章都有一个主要的地理中心(有据可查的今山西、河南、湖北和山东四省的封地),但全书中其他地区的诸侯也时有来访。 柯教授还带领读者自由穿梭时空,甚至从明初开始,以当代回溯结束。

《范平》一书内容丰富,正合其主题。 它再现了明代诸侯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豪宅、墓葬、丰厚的俸禄、藏品。 由此可知诸侯王的王宫如何能够聚敛大量财富,供养亲戚、侍从、侍从数千人,对封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史家更注重批判而类的本质分析不是本书的重点)。 许多诸侯王都接受过传统的儒家经典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善书画,善诗文,通韵律,研算术,修史书,造园。 他们还资助了许多太监、音乐家、舞蹈家、戏班和剧作家。

这些高贵、有教养、富有的皇子也有闲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本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汇集了对这些活动所做的研究,这些研究通常是孤立的。 柯教授通过对研究资料最丰富的诸侯王的调查分析,讲述了他们如何获得和保存拓片、绘画、诗词和古籍,如何赞助石匠、木刻和壁画家,以及他们如何资助文献的编撰, 子类别, 印刷和转载。 他们发现、识别、保存、模仿和增补稀有古物。 本书不讨论明代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共同话题,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明代诸侯如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鉴赏体系,进而推动精英文化的塑造——以及他们通常在精英文化阶层撰写的历史中被忽略。

遍布全国各地的封建王侯府邸,也让宫廷文化在全国触手可及、可感知、可观。 由于诸侯国在获取宫廷工匠和相关资源方面的特殊便利,起到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中转站”的作用。 柯教授还讨论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长期被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宫廷作坊和当地封建王公府邸中贵重金属制品——尤其是精致的金饰——的显着变化以及大量墓葬。 .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皇权中心的宫廷生活是如何通过各地的王府得到转移和扩张的,以及复制品是如何削弱和加强原有模式的影响的。

政局变幻莫测,生死未卜,有的王室死得很快,有的却继续兴盛。 诸侯王的非长子即“郡王”衍生出的大量支系及其复杂的爵位制度几乎从未进入史学家的视线(王刚教授发表于2012年2月,明代诸侯与道教光顾的新作,出乎意料的惊喜)。 《扇屏》一书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元1521年嘉靖皇帝从湖北封地入京的背景,以及17世纪的追随画家八大山人和石涛的诞生年代。

对于博物馆专家和收藏家来说,识别由明朝封臣创作或为明朝封臣创作的艺术品可能具有挑战性。 这些作品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中,但由于人们尚不熟悉识别王子属性的称号、印章、铭文、跋文等,因此通常不被注意。 仔细阅读《扇屏》这本书,在这个问题上会受益匪浅。 感兴趣的读者还会注意到 2014 年 10 月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明朝:1400-1450 年的宫廷与社会关系”研讨会,该研讨会与“明朝:盛世十年”(2014 年 9 月 18 日- January 5, 2015)与展览相伴,柯教授与Jessica Harrison-Hall共同编辑了随展图录。

总而言之,《扇屏·明代帝王艺术》一书打开了一扇了解明代文化艺术的新窗口。 学者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藏家们也可以找到新的收藏目标和方向。 本书语言通俗,插图丰富,装帧精美,足以“赏心悦目”阅读。

——摘自《评论》(译者:程怀,原刊于ORIENTATIONS英文版,2014年5月《帝王屏风:明代中国的皇家艺术与权力》,作者:Susan Naquin),发表于《美城在旧》 2015年7月,双月刊,第6期,第94-95页。

随附的:

Craig Clunas教授是西方汉学界著名的明代艺术史和明代文化研究教授。 他的作品如下:

01《明代形象与视觉》

明朝文化成就_明朝文化成就简介_明朝文化与艺术/

02《雅债——文征明的社会艺术》

明朝文化成就简介_明朝文化成就_明朝文化与艺术/

03 大光明帝国:明代中国的视觉和物质文化,1368-1644

目前还没有中文翻译,我的翻译是《The Great Ming Empire: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Ming China, 1368-1644》

明朝文化与艺术_明朝文化成就简介_明朝文化成就/

04 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还没有中文译本,我翻译的是《鱼米之乡:中国明代园林文化》,这本书比那些搞的人写的更好更有趣中国的园林研究,建议英文好的可以看看。

明朝文化成就_明朝文化与艺术_明朝文化成就简介/

05 Screen of Kings: Royal Art and Power in Ming China, 还没有中文译本《王平:明朝的皇家艺术与权力》,视角很有意思,研究对象也不错。 散发出来的精致优雅的贵族文化。

明朝文化与艺术_明朝文化成就简介_明朝文化成就/

明朝文化成就_明朝文化成就简介_明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