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
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
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明太祖开创的洪武之治合称洪永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永乐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统治中国的永乐皇帝朱棣一直抱有恩威遍施海内的“雄才大略”,而盛世雄厚的国力为这个“大一统”信念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永乐盛世的出现,把中国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心。
朱棣留给明代后来的君主们一项复杂的遗产。他们继承了一个对远方诸国负有义务的帝国、一条沿着北方边境的漫长的防线、一个具有许多非常规形式的复杂的文官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一个需要大规模的漕运体制以供它生存的宏伟的北京。这只有在一个被建立帝国的理想所推动的朝气蓬勃的领袖领导下才能够维持,这个领袖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并愿意把权力交给文官,以保持政府的日常职能。永乐帝的直接继承者都不具备这种英勇的品质,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他关于帝国的远见和他所奠定的政制基础。
以后的几代皇帝并没有他那种对帝国的认识,还认识到维持他的政策的代价,开始收缩和重新巩固帝国的行政。但是,他们不能解决他们采纳的国家政策和必须赖以进行统治的制度之间的内在矛盾。虽然文官政府得到加强,政府的开支也减少了,但耗费巨大的军事组织、北方的京城和漕运制度仍必须维持。军事收缩无意地削弱了边防,从而给以后的统治者们造成了许多问题。在所有这些方面,朱棣比朱元璋对以后明代历史的进程具有更大的影响。
朱棣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在位的22年间迁都北京、营建皇宫、七下西洋、五征漠北,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民力财力。所征派的徭役和赋税,给广大平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永乐十八年,山东爆发了唐赛儿起义,此时距离太祖开国尚不过五十余年。但在这前后,大明王朝已经有过大大小小的起义不下十余次了。天灾频繁,官员,固然是诱因,但更要紧乃是最高统治者大兴土木,不惜民力。朱棣修筑紫禁城所征发的徭役,大多出自于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带。永乐十九年,翰林侍讲李时勉、邹缉等人联名上疏,疏中便揭露了当时人民的困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