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的明清两代一直被后人视为无能的政府。 因为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 所以,皇帝的喜好决定国家的政策,大臣无权监督。 然而,这样一个王朝在虚幻的繁荣之后很快就陷入了低谷。
事实上,与晚清的黑暗残酷时期相比,明朝甚至在最后一刻与当时的荷兰海军强国发动海战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给这些外国人上了一课!
明朝末年,中国与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强国荷兰发生了一场海战。 海战的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鸦片战争,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而这也是中国对外海战中罕见的胜利事件,因为它离我们很远,战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1633年7月,觊觎我国领土的荷兰人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海战。 普特曼率领13支舰队袭击中国沿海地区,他们的要求更加离谱:要求明朝不得与除荷兰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并立即停止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贸易,否则将会有另一场战争。
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能得到明朝的承认。 我们知道,明朝虽然实力不及唐朝,但其气节却是历代罕见的。 因为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被任何族群统治过,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联姻的行为!
因此,崇祯皇帝接到东南沿海的战报后,勃然大怒,说道:“荷兰这个野蛮国家,竟敢欺负明朝。” 于是他立即命令沿海驻军与荷兰军队开战,教训教训这些嚣张的外国人。 两个月后,福建省省长邹维廉接到命令。
一个月后,邹威廉一做好准备,就出发与荷兰军队作战。 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这场战争中作为明军先锋奋勇作战。
然而,在突然袭击之后,荷兰人并没有撤退,而是做好了各种准备。 他们甚至与当时的大盗刘向勾结,集结了一支五十多艘船只的军队。 1632年3月,刘湘联军正准备侧翼进攻,荷兰盟友也十分警惕。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进攻的明军。 但这一次,荷兰人之前的经验没有用了,因为明军采用的是传统的水战方式——火攻!
当时明军的战舰有三分之一配备了大炮,另外三分之二是油轮,很容易被点燃。 战争初期,50多艘炮艇掩护火船,接近敌舰,然后一起放火。 于是,他们发现情况不妙,想要逃跑。 但他们的退路被两侧的明军封锁,无路可走。
无奈之下,联军只得与明军交战。 战争伊始,两艘荷兰军舰被消防船紧紧锁住,葬身火海之中。 其余11艘舰艇,除两艘战舰被击沉外,均受损严重。 原本刘翔以为自己能得到一笔大买卖,谁知道却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此外,他支持荷兰人的50艘军舰全部被烧毁。 其实,刘翔在海上横行多年,积累财富并不容易,但转眼间,就化为灰烬。 由于这场战斗发生在辽洛湾,史学家称其为辽洛湾海战。
战后,负责战争的荷兰总督普特曼辞职。 从此,荷兰人被严令只能在台湾前线作战,不得接近中国东南海域,而且必须赔偿战争损失。 后来,明末清初,皇帝派遣郑成功前往台湾。 郑成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成功收复了被占领的台湾,并将荷兰人赶出了我国领土。 今天读来,很是欣慰!
战后,明军直接控制了中国海域,外国人无法再在我国领海内指挥行动。 当时,经过中国控制海域的船只要向明政府缴纳保护费,战败的荷兰人要缴纳12万法郎才能保证自身安全,这在清朝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正视历史,更要学会从历史中纠正错误。 因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得失!
参考:
【《明史·卷二十三·二十三章·庄烈一世》、《东南志·卷十一》、《郑氏史料初集·卷二》、《台湾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