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决定正确吗?

迈畅明朝历史网

崇祯拒绝迁都南京,导致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在农民军和满清八旗的夹击之下迅速灭亡,我们这些后世之人读史,自然而然的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从而顺理成章的延伸出这样的一种假设:明朝的帝都是南京的话,是否就能够再把帝国的命运再延续个几十年呢?

在我们给出答案之前,不妨先来看看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理由。

首先,在公的方面,有如下原因:1,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考虑过把当时的大都作为都城,因为南京距离北方边境、经常遭受草原游牧民族袭扰地区太远了,不便事实有效的防御,明成祖篡位成功,自然希望能高举乃父的旗帜以换取更多的支持;2,从和军事上来说,北京的地理位置处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度地带,非常适合作为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堡垒,同时也能满足明成祖向北方扩张帝国版图的前进基地的要求;3,当时的北京周围,土地肥沃、河道纵横,适合屯垦和农耕,是能够供养大规模的军队和平民的;4,京杭大运河和海路从元朝开始已经运作成熟,能够把江南地区的物资和人员输送过来。

再来看看私的方面:1,北京是朱棣当王爷之时的封地,是他篡位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早已是铁板一块,而南京毕竟是建文帝的地盘,反对者众,心理上肯定有障碍,没有足够的安全感;2,朱棣与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是个马上皇帝,他的母亲是蒙古人,对北方草原来说,天生有种亲近感,并且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宿命是征服草原,建立起比父亲更宏大的伟业,从而从侧面证实父亲没有选择自己是错误的。

明王朝在延续了两百多年之后,直到崇祯登上皇位之时,当年明成祖选择北京作为都城的理据,在公的方面,依然有效,所不同的是,攻守之势变了,朱家子孙也不再有其先祖们气吞山河的气魄。此时的北京城,经过两百余年的修建,无论是防御体系还是居住设施都已经相当完备,人口近百万,无论是作为防御的堡垒还是前进基地,即便是单纯的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是绰绰有余的。

例如,崇祯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皇太极于十月二十六日,率领八旗精锐骑兵越过长城,轻兵突进,直趋北京,到十一月二十日,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而当时,明朝的勤王援军已经有四镇抵达,在城外布防,其中既有督师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也有大同和北京等地的戍军,迫使清军不得不止步于此。

满清军队一路攻击前进,遇到的大部分明军都不堪一击、望风而逃,但由于没有发生普遍的投降,以骑兵为主的清军还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冲到北京城下,而从其他方向过来的明军却能够及时的堵在前面。我们不难看出,以北京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还是能够有效的迟滞、削弱并成功拦截敌军的。

有人或许会拿李自成轻取北京的例子来证明其防御体系无效,可是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当时明廷内部已经糜烂至极,沿途戍军非但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反倒纷纷开城投降,故而大顺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北京,失去了人的作用,防御体系自然没有任何威力。

综上所述,明成祖朱棣迁都的决定是对的,北京也没有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