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浙江和福建爆发的民变!

迈畅明朝历史网

 

 

明朝浙闽民变?非也!其实是一场名为“浙闽大混战”的盛宴!当时,福建的邓茂七和浙江的叶宗留被驱赶到了一起,于是抱团作战,与明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抗。明英宗派遣了两位都督——刘聚和宁阳侯陈懋,他们实行分兵作战,最终在正统十四年和景泰元年,平定了这次浙闽大混战。
不得不提的是陈善恭、叶宗留
明朝正统七年十二月(1442年),丽水陈善恭(一作王能)和庆元叶宗留合众盗福建宝峰场银冶。明英宗一怒之下,下令浙江、福建官员逮捕这两位闹事的家伙。
正统十二年二月,叶宗留率众盗掘少阳坑,结果数月后被擒获,可惜所获甚微,被一脚踢飞,最后离开了浙江。同年九月,叶宗留在云山集结了数百人,并招募了召龙泉良葛山人叶七为教练,训练手下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最终,他带领着上千名壮汉掠夺政和县及村落,引起了一片哗然。别以为历史挂满尘灰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说起来还是有趣的!正经起事不如邓茂七那样,他在正统十三年四月时搞起了一场谋反,自称闽王。但其实他原名邓云,因为在家乡杀人逃亡,最终逃到了福建,并在宁化县聚众埋伏暴打过路行人。。。这样的人物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被他盯上的地方,于是邓大佬率领自己的兄弟们沿着浦城地区一路劫富济贫,根本不把谁的警察蜀黍放在眼里。经过不断劫掠,邓大佬的部队越来越多,手下的兄弟也越来越年轻(毕竟可劫得免费洗面奶),于是他们又掠夺了建宁,并堵截了所有的交通路线。
表演邓大佬——邓茂七登场了!
正统十三年四月,邓茂七和他手下的部队们终于起来造反了。在此之前,他曾做过一场梦,梦到自己成为了闽王,所以他就自己写了个牌子,贴上了“我是闽王”的口号,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口号:“闽王是我,天下是你们的!”,十分高调。邓茂七随即率领陈正景,一路洗劫,从上杭到汀州,结果被推官王得仁一行骑兵所击败。于是他们落荒而逃,陈正景被擒杀,只有邓大佬逃过了一劫,发誓再也不轻易出头叫嚣了。
接下来他们逐渐壮大,一路攻下杉关、光泽县、邵武、顺昌等等地区,一时间令人闻风丧胆。福建参政宋彰也陪他们玩捞金子,不停地贪污受贿,并贿赂王振(坏死的)。结果蒋福成也趁机起事,称自己为炉主,手下人数越来越多,十天过去,已经有上万人来凑热闹了。接着他和邓茂七搞起了合作,洗劫了沙县和延平。官员们立刻上报,于是御史丁宣就把自己派了出去,带着一些小兵去沙县进攻。这时蒋福成和邓茂七就联手了,官军死伤比比皆是。丁宣急忙派出使者去劝降,却没想到邓大佬早已经等候多时了,他一拍桌子就自己决定占领贡川和玉台馆,于是沙县就这样被攻占了!当地官员纷纷上报,御史立即出手,派了一队小分队前往剿灭,结果……大家很清楚这场历史戏剧的结局了吧!瞪着眼,想了半天,终于用手势示意道:“不如这样吧,我们把所有的军队都打包起来,一边进攻南京,一边进攻福建,顺便探路到浙江,反正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攻打了。”众人闻言,顿时感到这是位军事大将,开始施展拳脚攻打地图。结果总兵刘聚发现南京根本没有什么好打的,于是听从了佥都御史张楷的建议,分兵由江西道建昌会兵邵武。而张楷则率领一支兵力由浙江进入福建。
同年十一月,大军抵达广信,看到前方有许多人阻碍他们前进,张楷大声喊出:“前呀!谁说叶宗留要拦我们呀?”然而众人并不理解,所以只能先停下来讨论应该怎么办。福建那边还派使者来催促进军,而浙江那边则建议先移兵到浙江,把叶宗留赶走再来攻打邓茂七。江西御史韩雍还很积极地表示:“怎么可以按照疆域而设计?叶宗留这些匪徒无赖就在我们门口突突响,难道不应该毙之灭口吗?”张楷沉思了片刻,然后突然回头看向大家,说道:“要不是戴礼这位勇士主动请求前往剿匪,怕我还要思前想后呢!”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赶紧开始策划进攻计划。小明在忙碌的军营里来回奔波,突然被召见了,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电视剧里客串一样,激动不已。原来有位重要将领“急事缠身”,只派了一个毛头小将领去执行任务,让朝廷人心惶惶。所以,他们找到了张楷,让他带领陈荣和戴礼把两千部队拉去助阵。可是,戴礼拼了命去搞定叛军,结果也只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打的两败俱伤。但是,官军却不知道叛军中居然有个人就是叶宗留,因为他打扮得太奇怪了,官军根本没看明白他到底在干什么!叛军遁入山中,接着又拥立叶希八为首领,准备设伏迎战。不过,戴礼和陈荣可怜兮兮地中了伏,连命都丢了,而叶希八则趁势攻下浦城,撇下一堆奇怪嘴脸的叛军去烧龙泉。接着,他率领数万叛军跑到云和、丽水等地方,等待陶得二、陈鉴胡等人来聚拢。这时,张楷才领军赶到,但刘得新已率领江西军在建阳击退邓茂七,所有军队听起来就像是在玩合唱,道路畅通无阻。张楷随即带领军队进入福建,和刘得新汇合,一起进攻建宁地区。
叛军继续肆虐,十二月的时候,叶宗留党羽周明松等人更是四次进攻掠夺各县,小编不得不感叹这些叛军太懒了,不同地方都能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为了不让这些叛军投靠福建方面,朝廷命令守备处州的监察御史朱瑛和太监一起分守要地,让他们一边谕胁,一边诱惑,制止叛军。结果,大家都不跑了,朱瑛能够用巧计擒获叛将周明松,然后把他们送到庆元去处理。不过,这还没完听说叛军来了,大家都想走路啦,可是守备处州的监察御史朱瑛可不想让他们这么轻松,所以他果断诛杀周明松等,然后暴尸于集市,叛军听了都跑路去了。
就在这时候,邓茂七遣将陈敬德、吴都总等人入侵泉州府,府知事熊尚初带领军队抵抗,却兵败被逮捕,最后“不屈而亡”,这个词用得好,让人感觉他很不甘心。邓茂七率领两千人又进攻建宁府,但这次他们碰上了建安典史郑烈、乡兵吴保等人,还有都指挥徐信会,他们利用大雾袭击叛军,斩获了五百多人,并且攻陷了叛军的寨子。于是,英宗升了张瑛为福建右参政,大家都说他是福建的救星!
在剿灭福建民变的时候,英宗看到一些人乱糟糟的,就任命了陈懋为征南将军,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为左右副总兵,还有范雄、董兴为左右参将,总督军务的是尚书金濂,监军的还有太监曹吉祥、王瑾,纪功的是御史张海、丁宣。大军还没到达的时候,邓茂七就率众进攻延平,其他叛军也在进攻太平驿,可这些叛军不知道邵宏誉率众准备作战,结果人家起事军死亡上百人,而明军死亡的人数却是叛军的两倍,这叫做“捷报上疏”!
当初,明军的刘大佬也是豁出去了,率领兵马来福建剿匪,这样的胸襟大开是不是让人佩服?虽然最后差点没能成功,但我们还是要敬佩他!哈哈,刘得新已经打赢义军了,张楷又派了个使者去黄琴等人那里唠叨了一通,结果这些叛党就都归降啦!建阳路通路啦!这时,沙县叛军的首领张繇孙也来延平投降,还率领罗汝先等人一同归顺。但是,邓茂七手下的一些将领却另有打算,他们掠夺财物,藏在了陈山寨里。好在黄琴等人诡计多端,设计擒拿了这些叛徒,然后把他们送到京师。张楷趁机再次率军进攻延平,叛军出城攻打,但被杀死了一千多人。邓茂七只好退兵进攻建宁,可是叛军并不是很顺利,参政张瑛就在抵抗中阵亡。最后,张楷和其他军队都撤回了建宁,叛军只好退守陈山。
二月,叛军再次下山进攻延平,张繇孙和罗汝先居然还想试试运气,结果张楷安排了浙江军埋伏于后坪,南京军埋伏于后洋,江西军在沙溪南面埋伏,福建军则出城挑战。这些叛军真是好傻啊,竟然还跑上浮桥进攻,还中了埋伏,被明军围攻了。明军趁胜追击,擒获了数十人,邓茂七中流箭阵亡,明军将他的首级放在函中驰信上报,这个一定要告诉皇帝!就在此时,宁阳侯陈懋也率军赶到了。张楷等人就到了顺昌等地安抚居民。而叛军则拥立邓茂七的侄子邓伯孙为首领,但之后这些叛军还是各自散走了,有的跑到山上自嗨,有的分头躲起来。平江伯陈豫于是分道逮捕他们,叛军占领了九龙山,张楷就派遣了两千士兵埋伏在山后,还说:“这些叛徒最好装死别让我发现!”,哈哈。
哎呀,这些叛军可真是豁出去了,每天都要疯狂打出去,结果就被官军趁机占领它们的寨子了。那一天,叛军觉得官军人数少,就决定去上溪看看,结果连个筏子都没有,只好溜回来。可此时,山后的官军已经占领了它们的寨子,听到这个消息,叛军立刻崩溃了。
三月,指挥王钺在高阳里逮捕了廖氏等人,其他将领们也各自有所斩获,都送到了邵武。明英宗还发了封勋章以奖励这些将领们。之后,降将黄琴成为了主簿,罗汝先成为了县丞,因为他们在诱捕叛贼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获得了重赏。然后其他部队都撤回去了,只有陈懋等人留下来剿灭福建的余部;而张楷则带领军队去讨伐处州的叛乱。陈懋等人立了个赏格,如果你自己能把叛贼擒杀或诱捕归降,就能得到跟斩敌一样的奖励。当时叛将张留孙可真是勇猛善战,邓茂七贼军起义时也十分依赖他,但邓茂七死后,他仍然跟从邓伯孙。明军的千户龚遂荣假装写了一封劝降信,故意派了个使者错误地送到了邓伯孙那里。果然,邓伯孙就怀疑起来了,然后就斩杀了张留孙。之后,叛军人人自危自惧,都抛弃了邓伯孙回归明军。明军随后进军沙县,攻破了贡川、挂口和陈山等地的砦寨,捉到了邓伯孙送到了京师,之后被斩杀了。左都督刘聚也率军前往南平、顺昌和瓯宁,擒捉了六十三个余党,斩首数不胜数。之后福建就安静了,陈懋等人率军班师。嘿嘿,这个平定处州民变的故事可真是曲折多变。叶希八等人占领了云和山数月后,觉得在山上固守实在太无聊了,于是决定进攻处州府。守臣赶紧派人急求杭州府救援,御史吩咐都指挥沈鳞、参议耿定、佥事王定带领四千士兵前往处州抵御。但是,诸守臣再次派人求援时,朝廷就下令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孙镗、陶瑾为左右参将,工部尚书石璞为大佬指挥军队讨贼。结果沈鳞、耿定、王晟还在丽水与叛军大战时大败,徐恭也带领两千士兵赶到处州,却只能守城不敢出战。叛军声称要攻取金华,但此时张楷的大军还没到。
叶希八还分兵进攻了江西广信境内,结果永丰县知县邓颙被叛军逮捕并惨死。陈鉴胡率领叛军攻破了松阳、龙泉,还在金山岩驻军,又分别劫掠了青田、武义、义乌和东阳等地,自居“太平国王”,还改元泰定元年。丽水县丞丁宁派遣王世昌等人抵达叛军的巢穴,向陈鉴胡下达谕令,结果陈鉴胡就投降了。朝廷晋升了丁宁为处州府同知,王世昌等人则被任命为巡检。陈鉴胡之后被押送到京师,入了锦衣狱。
说起来当初,佥事陶成请招谕哎呀呀,这个叛军的故事妙趣横生啊。其中有一批人冒着千辛万苦来到了叛军的大本营,然后对他们下达了一番说一些祸福的话,结果还是有不少叛军投降了。不过我们的英雄陶得二不服,斩杀了这些人之后,带领着叛军藏了起来。没多久,沈俊千户又来招安,竟然又成功招降了陶得二这些人,可想而知这千户可不是吃素的。不过后来他们得知叶宗留已经挂了,一脸懵逼。
就在同年五月,张楷带着大军来到了浙江,最后进入了衢州。我们勇敢的佥事陶成为了迎接大军的人,还向他们汇报了城市的危险状况。因为叛军围攻,处州城里缺粮。张楷分兵水陆两方攻城,结果大军终于到了兰溪。御史黄英和林廷举过来欢迎他们,并催促赶紧往前进。大军到了金华时,张楷命令他的军队制造了数百面竹笆来抵御叛军的枪,然后飞快地前进。最终大军进入了处州的边境线,知府陆锺率众迎接,大军驻扎在铜山寺附近。当时官军在平地上,叛军却躲在山上索战。官军就排成了三个阵型,而叛军攻击中军。张楷下令撤退,使出浑身解数杀光敌人,使叛军死亡三百余人。然后左右两个军队联手攻击,使叛军又有两百人亡命。那些持枪的叛军大多被竹笆卡住了,枪不能再拔出来,于是他们还是被俘获了。最终叛军溃败,明军乘胜追击,斩首六百多人,生擒了上百人。
同年六月,英宗降旨让张楷主持治理局势,称之为“权宜之计”。张楷等人立刻通报了叛军在前方这个故事还真是曲折啊。后来叛军陶得二等人也拜倒了,期间我朝向他们发出了千百份招降信,结果他们依旧害怕,只好抱起人民群众自力更生。
后来在景泰元年五月的时候,叛军又开始掠夺丽水、青田县等地方,结果又进攻到了武义。武义那边没有城墙,所以副使陶成只好逞强把守,最后兵败身亡。不久,明景帝发布命令,让张楷等人去收拢已经投降的叛军,让所辖官员去安置他们,还告诫官员们不要去激怒这些人,不然再次出事的话就调兵剿灭。张楷又派出丞倅等官员再次到山区去招降,结果陶得二等叛军才真的听取了招安,最终放弃了他们在山里的据点,全数投降。叛军的余党们也因为陶得二的投降而全部瓦解,张楷大功告成撤军归来。不过事后英宗被土木堡之变缉拿,之前治理民变的大臣基本上都挂了,朝廷商议觉得张楷好像没什么功劳。最后他因为平定寇盗的功绩得到赦免,得以重获自由。
到了景泰二年七月,镇守浙江、福建的侍郎孙原贞因为平定处州民变已经告一段落,他向朝廷建议分离出丽水县、青田县两个县,然后再设置三个新县:云和县、宣平县和景宁县。福建也增加了永安县和寿宁县,最后经过清点无误后,明景帝亲笔批准了这个提议。